陶渊明归还是不归?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晚期,是一个世家大族的没落后代。也是一位大诗人。那么,在这样一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时代里,他又会有怎样的选择呢?得从事风家风和陶渊明的本性讲起。

先来说一说他的本性,陶渊明的诗中这样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食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生命?可以从他的第一句诗就看出,陶渊明非常喜爱山川大河,茂林修竹。是一种道家的形象。而且他他看见那自然之后,他会非常的开心,非常的愉悦,虽然普通人在看到大自然之后,也会发出一声对美的"哇″,但是这种情感又怎么能与陶渊明的"性‘本’爱丘山”来比较呢?可见陶渊明的本性是偏向道的。

那他有有怎么样的家风?我们前面提到过他是一个没落士族的后代,他的外祖父是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功臣,他的祖父是太守,他的父亲职位不祥。虽说到他父亲这一辈,他们的家族都已经没落了,可是陶渊明的家风应该仍然是儒家的家风。从他自己的诗中也可以看出。陶渊明的诗中说:"少时壮且厉,抚釗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的活力呢?就显现出了一个有活力的生命与一个自信的生命。可是陶渊明真的能完成他这样的梦想吗?我觉得并不可以。因为东晋时期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时代。陶渊明是没落士族,虽然说饿坏的骆驼比马大,如果陶渊明想要实现他的梦想仍旧很难。陶渊明如此的有生命力,他又怎么可能只当一个小官呢?所以陶渊明当了官,可能最多是发现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而隐居。

世风是什么样的,我觉得我基本不用说了。因为在前两段我已经都带过了。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当然在这里我可以把陶渊明的一生的时光穿一下。317年东晋立国。陶渊明生于365年,晋哀帝执政,桓温掌权。从365年~394年,陶渊明读书种田。从394年~406年,陶渊明有时候种田,有时候当官。406年到他死后,他就一直归隐田园了。从394年~406年,他一共当过五次官,最长的一次是三年,最短的一次,五个月都不到。可见世风对每一个想要有作为的寒门年轻人的影响。

那么陶渊明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他到底应该归居田园还是努力的当官出仕呢?虽然同样一名已经死了,如果从盖棺定论的角度来看,他肯定是归居田园了。可是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分两点。首先,陶渊明知道,如果自己接着当官,也并不会对自己的梦想有所实现。其次,陶渊明也非常的喜爱田园。这2点可以从他的饮酒第19首诗看出:"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陶渊明的处境很像阮籍,他们都是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却真正能选择的很少。但是它与软及不同的是,陶渊明最终选择了隐居,而阮籍纠结了一生。

黄晓明就是这样一个人,那么他还会接着经历什么呢?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陶渊明归还是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