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必须的,常改求精品》

图片来自百度

前年上半年底进入《》,我先后发表6万多字,43篇文章。该平台麾下20多个专题一稿多录,用这批文章百多次。从这个角度讲,可以说上稿已达百多篇。

这些文章虽然是一段时间精心写的,过一段时间再回头看,就发现比较粗糙,文字问题相当多。作为一个严肃的作者,不是猴子搬苞谷,应该有必要经常回头看看自已发表过的文章,纠错纠偏。现在的网络平台不象纸质刊物,提供有更新的写作软件,能做到常改常新,越雕越精。

一看文字有无错漏。这是纠错的起码。据我所知,许多网络写手喜欢用手机写作。方便。等朋友,候飞机,车子上,随处点屏,都可写几段。免得粘贴过去,转发过来,可以直接并及时向心仪的网络平台发稿。

手机写东西,毛病在屏幕小,易点错字,尤其眼睛不好使的朋友,还会自然而然的绊出不相干的字。尽管小心查看,反复校正,甚至多遍,错字别字仍难根除。网络文章虽然不在乎用字精准,但严肃的作者应该养成正确地使用词汇及字的习惯,以免一字之差,谬误千里。

这也是国家规范汉字使用及其阅读的要求。我还发现,自已写稿有一种灯下黑现象:往往还难发现即写作品的错字别字。过几天回头看,则可杜绝这现象。

二是看语言妥否。随写随发,很容易出现一些文字毛病。这是回头看又一优点。文字是表述文章的工具。汉语博大精深,十分讲究。要写准,需要精通词汇;要写通,需要把握语法;要写美,需要运用修辞;而这些要求不是每个人能一蹴而能与之的。即使大伽写文章,写出初稿,也会反复修改,过滤多遍。故有“文章不厌改”,“推敲写妙作”、“雕凿出精品”等说。

我曾听过一名作家谈创作,讲小时吃糕点,大人教育他这是“千人糕”,从育种、栽秧、护苗、施肥…最后蒸成糕,要经历数不清的手脚。其实这个“千”是一种修辞夸张,是突出“多”的意思,凸现来之不意。名家由此演绎,说自已的稿件篇篇是“千遍稿”。“千”也是多之意,也含夸张之味,意在强调要多多修改。

三是去杂炼精。所谓去杂炼精,是指去除不该有的内容,修枝剪叶,如熔炉炼钢,出无渣之品。当然,这种回头看,即修改,依然得围绕全题,突出中心思想,切不可节外生枝,唯美乱来。现在有“标题党”,标题古怪、别致、触雷、新颖等等,以吸引眼球,招来更多读者。我不反对,也羡慕一些标题,也在学习仿效。但内容平淡泛味,写得拙劣丢人,庸俗可耻,这类渣作却令我不嗤。回头看不是不可修改标题。最近,我回头看了前段时间写得《忧郁王子》(《散文》、《故事》选用),把标题修改为《歌迷为他切肤,他在异国割腕》,并突出主题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打掉了敏感的一些文字,重新发表,被《今日头条》、《》多个平台选载,反响不错。

总之,我倡导写过的文章应该经常回头看看,不妨多多斟酌并加以修改。

          2019、3、26  成都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看必须的,常改求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