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觉到迷茫?

这两天小明在知乎上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觉工作没有动力、职业发展没有希望,迷茫和中年危机等现象普遍发生?”

这个问题有7.9万人关注,2572万人关注,可见很多人都处在这样的状态中,对这个问题有共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01  拟态环境

前些天跟朋友一起聊天,他说最近挺焦虑的。我问他为什么焦虑,他告诉我最近经常刷到这样一些文章。

比如“刚毕业就月入过万,是种怎样的体验?”、“30岁月薪20万算不算很失败?”、“你觉得一个月薪3000的女孩子要求另一半月薪过万的要求过分吗?”等等。

“我也已经毕业两年了,可是现在每个月的工资也还没有过万。”说实话,虽然我没看他说的这些文章,但光听完这些标题就已经很焦虑了。

你是不是也跟我的朋友一样,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如果你看过《舆论》这本书的话可能就不会这么容易受影响了。

《舆论》这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它第一次对公共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自1922年问世以来,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

我们平时在浏览各种APP的时候会陷入到“拟态环境”中,并信以为真。“拟态环境”这个词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听到,我来解释一下。

所谓“拟态环境”是指大众传媒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大众传媒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

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的话,就是“你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媒体想让你看到娱乐信息,它就会不断给你推送娱乐信息;媒体想让你看新闻资讯,它就会不断给你推送新闻资讯。

你如果你偶然间看了一篇有关“某某月入过万”文章,那在算法的推荐下,你就会看到大量这样的文章。但你所看到的这种拟态环境其实并不是客观真实的。

就拿收入来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收入群体划分,我国人口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体占比38%;月收入2000元—5000元群体占比46%,月收入5000—10000元的群体占比13%,月收入1万以上的群体占比3%。

所以朋友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把“拟态环境”当做了真实世界。

当然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觉工作没有动力、职业发展没有希望,迷茫和中年危机等现象普遍发生”其实也是跟拟态环境有很大关系。

就拿现在年轻人用的最多的微博、抖音来说,你随便哪天打开微博的热搜榜,上面都充斥着各类娱乐化的信息。比如说“某某明星分手了”、“某某明星又和谁在一起了”、“某某明星穿什么衣服真好看”等等。

你随便哪天打开抖音,上面都会给你推送“搞笑、装怪、暴富、吐槽、埋怨”的视频。真正倡导“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的信息少的可怜。

媒体迎合着人性好逸恶劳的弱点,为年轻人打造了一个充斥着“娱乐主义”、“消费主义”的舒适化拟态环境。

但很多年轻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拟态环境并非真实的客观世界,而是误把拟态环境当真实世界,盲目跟风融入,女生包要买好的,男生鞋要买贵的。女生幻想“嫁入豪门”,男生幻想“一夜暴富”。

这些天上掉馅饼的想法,让年轻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和自我,总想着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获。在这本来最应该树立人生目标、努力奋斗的年纪,透支着青春,享受着安逸。

02 多米诺骨牌效应

因为生活里的每件事其都是一个个多米诺骨牌。很多人可能听过多米诺骨效应,但却不知道多米诺骨牌的倒下是具有滞后性的。

曾经有这么一幅卡通漫画,画的是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推倒左边的一个大骨牌。他告诉自己“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因为骨牌不会倒下来压倒他。而他没有看见那骨牌正在倒向另一个骨牌,而后又倒向下一个,一个接一个,骨牌最后形成一个圈,从他的右边击中他。

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一个小的行为最开始可能显现不出他的影响,但事物是动态发展的,一段时间后,或许会酿成威胁。

对年轻人来说总觉得沉迷打游戏、追剧、看小说这些娱乐行为对生活也没什么影响。

总觉得学习技能、积累职场经验可以再拖拖,总觉得结婚、生小孩、赡养父母这些事情距离自己还远,于是在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中享受舒适、浪费着最好的时间。

但你别忘了,虽然这些多米诺骨的倒下具有滞后性,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不会来。

如果你不去关注这些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等你真正需要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威胁已经到来,意识到自己已经面临中年危机了。

所以,很多时候人的迷茫都是因为自己缺乏自律造成的。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有自己的出场顺序,只要你按照顺序出牌,就能掌控你的生活。

03选择的悖论

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对你来说选择的机会多好还是选择的机会少好。很多人可能会说当然选择的机会多好,但事实并非如此。

斯坦福大学曾经设计过一个《教授退休金投资方案》,但参与的人很少,因此校方邀请一些经济学家,其中不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来重新设计一套方案。

经济学家研究了原投资方案发现,可供选择的项目太少,一定是因为这样,教授们才不愿意参加。

因此经济学家将选项从几十个增加到上百个,没想到这样一来,选择参加《教授退休金投资方案》的人反而更少了。

这就是选择的悖论,说明在很多情况下选择并不是越多越好。选择过多会使我们纠结、茫然、不知所措,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

就拿工作来说,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现在的职业门类比起10多年前已经丰富了非常多。你比如说带货主播、新媒体运营编辑、新媒体运营专员等这些职业门类都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

过多的选择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一点也不友好,甚至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很多年轻人面对过多的工作选择机会,经常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最差的,别人的工作是最好的,在职场上稍微遇到点挫折就换工作。

结果换来换去,年龄换大了,对于某一行业高精尖的经验却没有积累下多少。以至于,到了30岁左右职场遇到瓶颈期,才意识到自己的中年危机来了。

所以选择多并不一定是好事,它可能会使你在过多的选择中走错了路。

04

最后,我提醒一下大家几点:

第一,一定要注意区分清楚“拟态环境”和现实世界。

不要觉得你看到的世界,就是全世界。不要在媒体上看到大家都在玩,都在娱乐,就去跟风。因为很多时候你看到的只是假象,真正的踏实的人都在默默的努力,默默的为自己的将来打拼。

第二,一定要注意多米诺骨牌的滞后性。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有自己的出场顺序,不要觉得它们距离自己还远,就把它们抛在一边。只要你做到了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你就可以无惧威胁,掌控好自己的生活。

第三,选择多并不一定是好事。职在场中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专注于自己当下的工作,本事练好了,钱就来了。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觉到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