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九点了,课外作业还没动啊,你不是说都完成了么,是不是在玩手机啊?”
“谁玩手机啦,我是在看晓黑板老师作业批没批。”
“怎么那么巧被我看到,下次写作业手机不要拿进来。”
“关手机什么事,一天到晚就知道说手机。”话音未落,“哐”一声手机被砸到桌子上。
......
这是我家周末晚上发生的一幕,这样的画面相信很多家长都似曾相识。青春期的叛逆就这么不期而至了,曾经那个懂事听话的乖孩子不见了,家里俨然多了一只“好斗的小公鸡”。
彷徨迷茫中我没有气馁,去网上找各种育儿书、讲座、视频学习,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只要我们尝试先改变自己,孩子就不会和你作对,青春期也就不再像猛虎野兽般那么可怕了。
1、像朋友一样信任并帮助他们
陈默老师在讲座《怎样做好初中生家中》中举了一个例子,说一个孩子体育课用羽毛球拍打同学,球拍被打断了。家长被老师投诉后,第一反应是立即冲进房间质问:
今天学校发生什么事情?
没有啊。
你这小兔崽子,都学会打人了,还说没有?
孩子白了一眼家长就不说话了,剩下家长一个人哇啦。
......
相反,假如谈话如下:
孩子,今天学校有没有什么事情要跟老妈说啊?
没有啊。
孩子,你有什么难处一定要跟老妈说,老妈一定会帮你的。
真的没有。
孩子,放心吧,需要保密的我一定替你保密哦。
老妈,今天是有些事情,......
这样的谈话不仅不会让孩子和家长对立,更重要的是孩子不会因为自己做错事而担心,孩子的情绪得到了改善后,可以集中注意力好好学习。
陈老师说:敌人的对立面是朋友,不想与之为敌,就先做朋友吧,家长们平时怎么对待朋友就怎么对待孩子,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信任,有困难及时帮助他。
在我看来,孩子都是被家长推到对立面上的,因为我们总觉的他们不断的犯错,从不醒悟;我们总是不信任他们,像防小偷一样防着他们,更不要说帮助他们。是问,这样对待一个人,他怎么能做到与你合作,想你所想、忧你所忧呢?
2、将自由还给他们
《超级育儿师》真人秀中有一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中母女关系非常糟糕。母亲学历低,社会地位低,只能在家做家庭主妇。她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几乎是三句话不离学习,表现出来的行为近乎“变态”。
女儿不好好学习她就用“三大招”来对付——离家出走、跳楼、离婚,她十三岁的女儿被折磨的几近崩溃,最后只能用对抗表现她的不满::妈妈给她倒水,她把水泼到妈妈身上;妈妈拿出卷子让她做题,她直接撕碎扔进垃圾桶;整天的看电视剧和网络小说。看着日渐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的女儿,妈妈心痛的哭了。
超级育儿师观察到这些现象后,知道问题主要出在这位妈妈身上。妈妈三句话离不开学习,看似是在爱孩子,为孩子的前途着想,实际是用她自己的意志绑架了女儿。她强烈的愿望让孩子喘不过气,孩子无力挣脱,只能用各种逆反的行为表示反抗。
家不是“监狱”,家是爱的港湾,是孩子充电续航的地方。“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这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的一句话。将自由还给孩子,家长们将收获自信、独立的快乐小孩。
3、与孩子沟通是门艺术
曾几何时,小神兽是我快乐的源泉,他整天粘着我,出门就像个壁虎一样趴在我身上。放学回家后会跟我聊学校发生的事情,晚上缠着我给他讲故事,曾经的我们亲密无比。
自从上预初后,和许多妈妈一样,在我眼里学业变得异常重要。我跟他谈话常常是连篇的大道理,只为让他明白考进好高中是多么重要。娃一开始还愿意听,后来一涉及这个话题就不耐烦,催我赶快离开他的房间。当时,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失落和无奈,我和孩子像两个世界的人。
生活不仅仅只有学习这一件事,但在家长们眼里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直升机”式的家长让孩子苦不堪言。
陈默老师告诉我们: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态度要好,情绪要好,最好是笑容满面的去说,首先要想办法让沟通进行下去。与孩子的谈话最好避开学习,让孩子能有喘息的机会。
"世上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会和孩子交流的父母。”爱他就试着每天给他笑脸,爱他就用他喜欢的方式跟他说话。
青春期的火焰热烈奔放,既然避之不及,就勇敢的迎接它吧,用我们的智慧和爱意去化解,相信总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