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得失和对未来远见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穷人之所以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没有机会、基因不好,而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将其引上正确的道路。这类人都太过注重眼前的得失,而对未来缺乏远见。

人生规划

那些家庭条件良好、处于上流社会的孩子们,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就对自己的未来有了规划,目标远大,并愿意为之努力。

在7岁时,他们就开始阅读报刊,比如,《观察家》、《金融报》等等,在他们父母的良好引导下,早早树立起价值观。

正如家长所想,他们的人生逐渐走上正轨,并按着规定的轨迹前进。就像安德鲁,从剑桥大学毕业之后,便进入律所成为了一名律师,维持着上流社会的生活,从不会担心生计。

《生命向前》中写道,人生规划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人们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社会角色转换中,总是会遇到种种挫折和问题。可是,不能就因为这些问题和挫折就放弃自己和未来的生活。人们都是在一次次挫折和迷茫中,重新认识自我并加以改善。

迈克尔和丹尼尔也提出,为了防御那些未可知的困难,人们可以提前进行自我人生规划。

然而,那些家庭条件贫苦的孩子们,因为父母的教育引导不够,并且也不奢求他们能够有所成就,因此,他们很少会给自己进行人生规划。

他们的行为总是很少被限制,毫无目的度过每一天。甚至有的孩子会放弃念书,早早步入社会,还有一些孩子到中年时期,依旧为生计所困。若没有政府的救济金,恐怕早就“断粮”了。

从心理学的层面上看,动力指的是原始的内部驱动力,这种力量可以推动人们不断地成长和完善自我。这种驱动力是来

自身体内部的,而目标和对目标的期待,就是推动人们的外部力量。

从管理心理学的层面来看,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所提的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与之有关。

该理论提出,人的激动力量=期望值x效价。

其中,期望值指的是个人根据经验从而判断出自己有多大几率能够完成目标;效价指的是完成这个目标能够为个人带来的效益价值。

那些上流社会的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对自己的目标非常坚定,因此,他们按照规划亦步亦趋的前进,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也收获了丰富的经验。

在他们看来,只要努力就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这也是个人需要的一种满足。

久而久之,就充满了动力,这是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

而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因为缺乏引导,而不懂得持之以恒,没有这种目标的持续动力,即使在长大以后幡然醒悟,也为时已晚。

所以,他们只得去做一些体力劳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然而,收入则远远比不上那些脑力劳动者。

个人机会

重视教育,是在社会之中相对公平的机会。

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孩子,只知道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如别人,同时却也放弃了接受教育。

正因为没有远见,所以无法得知教育能够带给一个人的重要性。虽然教育无法过多改变一个人的物质,却能够使人们的精神富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肯定会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当今社会中,有不少高材生在给中途辍学的老板打工,所以学习并不重要。

可是,这毕竟是极少数的。

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大肆吹嘘,将事实夸大,这是引导舆论效应的结果。

若是一个人成天游手好闲,只是空等好运气降临在自己身边,那就等同于白日做梦,往往浪费了自己最宝贵的时间。

充足的知识,能够使一个人的精神变得富足,而这种富足远比金钱重要、可贵的多。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的人生也各有不同。人生从没有标准答案,都需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

与其为自己的出身自怨自艾,不如转变思维方式,改善自我修养,这也是造福下一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眼前得失和对未来远见决定了我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