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踪迹(6)哲学篇⑤道德经与老庄之道

《道德经》又称《老子》,被形容成为中国生命之智慧。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之前的著作,为诸子所共遵共仰的学说,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为老子李耳所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经常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但是,《道德经》却被作为道教基本教义,被其视为重要经典。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高无上的三清尊神之一的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所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

同时,前之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所蕴涵的”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作为一种政治原则,“无为”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

老子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道德经》并不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一部论述道德的著作。事实上,道德二字各有不同的概念。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

庄子哲学

庄子继续老子的“道法自然”与“柔弱胜刚强”的思维,而创造出他的独特的“万物齐一”与“逍遥自在”的艺术人生观。拥有此艺术人生观的人生就是每天都可以悠哉游哉地度此一生。也就是说: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高兴快乐。大家都可以欣赏春天的花朵,夏天的凉风、秋天的明月、冬天的雪景。如此与世无争,自然就可以“与造物者同游”。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踪迹(6)哲学篇⑤道德经与老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