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Skype上和同事讨论工作上的事,过了一会儿,她打过来一句:“刚才忍不住在办公室里哭了。”我马上发过去一个抱抱的表情,宽慰她说:“最近工作压力太大了,好好休息调节一下。”
很能理解她当时的处境:长时间的工作,工作本身的繁重、挑战性和压力,以及工作中一些冲突性关系的处理,任何一样都可以多多少少地导致人产生抑郁,更何况这些都同时加诸于身。
由此也想到前段时间,南京某大企业女高管从高楼一跃而下,不幸身亡。生命是如此脆弱,一念之差,便可阴阳两隔。人们在为其哀伤的同时,可能会不解,何至于为此去结束生命呢?
我想,这多半可能是因为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使其陷入了抑郁,内心其实处于很脆弱的状态,然后某一个挫折点就激发了这样的极端行为。逝者已逝,为其惋惜和哀伤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思考,如何去面对压力和挫折。
面对压力
我之前曾写过一篇文章《情绪是魔鬼,你能成为它的主人吗?》,其中对如何管理情绪有一些阐述,内容应该也同样适用于面对压力之时。而在这里想聊一聊的则是关于在压力之下”切换频道“的重要性。
前面说到同事在办公室里哭了,其实,这样的情况几年前也在我身上发生过,因此,我能够感同身受。
那个时候,工作上正好几个项目同时到了关键阶段,又碰上部门里每年的封闭式培训,白天几乎没有整块的时间处理业务上的事,大量的事情只能晚上加班处理。也正是那段时间,先生出差特别频繁,这意味着家里的一切也需要我一个人照料。那时孩子还小,每天回家照顾安顿好孩子后,再开始加班,开电话会、处理邮件,能睡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小时,还有几天因为深夜加班后大脑太兴奋,竟然完全失眠,几乎整个晚上都没睡着。然后第二天照旧去公司参加培训、工作。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周,终于到了一个临界点。
那天,在培训的间隙,看到一封销售发来的邮件,由于我否决了他们提的一个方案,因此受到了他们言辞尖锐的反驳。我当时想去和我的老板讨论这件事情,但没想到的是,在我开口仅说了两句后,我就突然泪奔了,那一瞬间感觉无限的委屈和悲伤从心中涌起。其实,这种两个部门之间的争执平时也常有,之前的我也都能正常应对,但在那一刻,我却鬼使神差般地失控了。
老板看到我的反应,好像马上明白了,于是对我说:你应该是太累了,需要好好休息休息。今天下午就放下手上所有的事情先回家,好好地睡一个饱觉吧,然后,明天一起去参加团队去杭州的团建活动。对于团建活动,我本来还想请假,因为有一个项目在那一天就是最关键的时点,我怕耽误了业务。但老板坚持让我参加,他认为我非常有必要出去放松一下,并且说如果有任何紧急的事情,可以让相关人员打电话找他。
就这样,我先是回家昏睡了一下午,醒来后就觉得和上午的状态很不一样了。然后,第二天,和团队一起去了杭州。那一次,我真的庆幸自己参加了这次旅行,也由衷地感谢老板坚持建议我参加这次活动。因为,那真是奇妙的一天,我好像从一个频道走进了另一个不同的频道,我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在之前把自己限于工作和家庭义务的两线之间,自我的意识和空间变得很狭窄,丝毫没有腾挪之地,再加上极度缺乏休息,因此,在受到压力和打击的时候就变得异常脆弱。
而当我漫步在四月的苏堤上时,春风和煦,满目翠柳繁花,草长莺飞,虽然是工作日,也有不少人和我们一样在悠闲地漫步,或乘舟徜徉,我看到了生活中客观存在但被我忽略的另一种频道,看到了不同的世界,而我可能还尚未看到或者忽略了更多个客观存在的频道,这个世界有着它更大的格局,是我在低头忙碌的时候所无视的。再回头看原来的那个频道,就感觉那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也不觉得被压力完全占据了。
我们常说“Work hard, play hard”,其实,这就是一种频道的切换,让自己得到足够的休息,也让自己不至于陷入一种单一的境地和模式而难以自拔。因此,这些年来,无论工作和生活多么繁忙,每年,我都一定会抽出时间来去各处旅行,给自己放个假,切换频道,休息加换脑。而每次休假旅行回来,我都会觉得像是满血复活,可以继续打怪了。
而除去休假旅行,实际上,我们在平时也可以用许多其他方式来进行频道切换,例如读书、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新的尝试、认识一些新的朋友,这些都能增加我们生活中的频道,帮助我们拓展更为广阔的人生格局,从而也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压力。
面对挫折
面对挫折,有的人一蹶不振,甚至自我毁灭,而有的人则能够愈挫愈勇,最后穿越挫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向那些高挫折商的人学习,去应对挫折的呢?
首先,要有时间感和空间感,知道此时此刻事情不能实现,但可以通过时间的积累和空间的变换而增大实现的可能性。低挫折商的人在遇到挫折时只能看到当下这一刻以及这个情境中的状态,而高挫折商的人则能把挫折放到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中去考量,认识到挫折只是暂时的。
其次,要学会从整体的角度看问题,对事不对人,知道一部分的挫败只是一部分的挫败,而不是整体都被毁坏了。低挫折商的人遇到一个挫折事件,很容易会产生“天塌下来了”的感觉,因此会觉得一切糟透了。而高挫折商的人面对挫折则不会去做这样的延伸而全面地否定自己。例如,张海迪就曾说过:“人就像一部机器,残疾人就像部分零件损坏一样,不能因此就把整部机器毁掉,那些有用的部分还是有很大价值的”。——这就是从整体去看待挫折而不加以延伸的绝佳案例。
再次,面对挫败,要学会做正确的归因,向内找原因,但不要做严重的自我攻击。高挫折商的人容易向内寻找自己的原因,倾向于认为自己应该为挫折负责,但在内归因后却不会沉浸于自己造成挫折而带来的羞耻感,而是理性地去着手改善。而低挫折商的人或者就是向外归罪于外界,或者就是认为自己造成了挫折而在羞耻感和挫败感中无法自拔。
同时,在遇到挫折时,能够寻求人际关系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每个人的自我空间和坚韧度都有局限,当觉得难以承受时,寻找他人的支持很重要。寻找支持和安抚,实际上时当挫败感中的消极能量要压倒自己时,而去寻找他人的积极能量。
最后,一个有着坚韧的内聚性自我的人,才能承受巨大的压力和挫折。所谓的内聚性,意思就是你的自我有一种向心力,可以保证心灵的各个组成部分向内聚合,而构成一个整体。用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的一句花来描述就是:“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有一个内聚性自我稳稳地在那里”。而这种内聚性的自我必须建立在“我是好的”这种感觉之上。
因此,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妄自菲薄,而要相信自己是好的。当你觉得自己被焚烧的时候,想想这个世上,谁又不是烟雾缭绕?事情做不好,并不是因为你本身不好,而是因为你暂时还没有掌握做这件事的适当的方法,或者在时空之中,还没有踩到那个合适的点。
而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对于还没有形成稳定自我的孩子来说,好的父母就是要去保护好孩子的这种“我是好的”的基本感觉,就是孩子把事情做好后,认可他,遇到挫败后支持他,这都是在对他说你是好的,也是真正意义上提升孩子的挫折商的途径。
所谓的强大,并不是满身披着坚硬的铠甲,触不可及。我所理解的强大是内心的柔韧,它是遭受过人生的不幸,但仍期待幸福;受到过别人的背叛,但仍勇敢去爱;见过世间的丑恶,但仍付出善意。它也是更柔和客观地看待世界,是对内心柔性的追求,是海纳百川般的淡定与从容。
人需在事上磨,磨到位了,就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