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在烦恼些什么? ——《被讨厌的勇气》笔记之一

      这周在看《被讨厌的勇气》。特别开心,因为是自成体系的心理学理论,有足够的深度,又寄予了能提供实际帮助的情怀。最重要的是整体论调很积极,可以为我之前看的《生命的重建》之类的偏实践类的书籍提供理论支撑。

      这本书是介绍与弗洛伊德、荣格并列的三大巨头之一阿德勒的心理学思想,以对话方式展开,整体风格清新易读,真的是很难得的心理自助和入门书籍。这篇文章先梳理一部分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最先震撼到我的一个观点就是“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这也是阿德勒学说的一个基本论点。假设世界上从始至终都只有你一个人,那么你会有什么烦恼呢?孤独么?你根本不会建立起孤独的概念。比不上别人,达不到别人的要求这些更不用说了。这种假设还能让人看到,价值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正如书中所说,只有一个人的话,也许会把1美元的纸币放入壁炉当燃料或者当卫生纸用,可以完全颠覆我们普通的认知。可见,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梳理可以洞察并解决很多问题。当然,我不完全认为它可以解释所有的问题,而是应该和其他心理学模型组合使用,发挥各自的优势。

      那么具体人际关系会带来哪些烦恼呢?

        第一个集中的体现是自卑,并且人际关系中的竞争关系促使了自卑。阿德勒学说认为自卑源于“追求优越性”,是人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希望摆脱而产生的普遍欲求。健康的自卑感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是追求个人进步。而往往烦恼在于,我们总处于竞争的心态中,追求比别人好,而不是与自己比好。有竞争就有输赢,我们希望赢的天性导致了输的一方注定会感到痛苦。并且别人越幸福,自己越痛苦,无法真心祝福别人,陷入怪圈。

        竞争带来烦恼,从私愤这个小的竞争体现就能看出。书中指出,个体间的愤怒和争吵通常是为了争夺话语权,是一种斗争、竞争,目的是让不听话的人屈服。(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了,原来吵架时就感觉自己很正义,是在斗争)这种言语的斗争中就算是一方获胜,另一方也会采取后续报复行为。比如遭受过父母虐待的孩子有些会误入歧途、逃学,甚至会出现割腕等自残行为。因为父母会惊慌失措、痛不欲生,达到屈服。

        所以,我觉得避免竞争是一个核心主题,任何以竞争为目的行为都难以取得创造性的结果。很多时候竞争是隐藏在表面事件之后的本质因素,是一个可以去分析的角度。积极对待竞争的做法是转化为伙伴关系,在别人遇到问题时愿意帮助,从而达到健康的自我追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究竟在烦恼些什么? ——《被讨厌的勇气》笔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