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什么—有关职业发展

昨晚和朋友做了一个小时的电话沟通,我们在探讨一个话题:职业发展

朋友H在国外有工作有一段时间了,昨天我们再次谈到有关职业发展困惑的问题,她说目前不打算回国工作有3个担忧:

1.国内现在很多工作的招聘要求不仅高,而且年龄还要求要低于35岁(35岁基本就找不到工作的焦虑了);

2.目前在国外做的工作有2份,比较拼,所以收入也比较可观,除了花销每个月都有不错的结余,如果这样继续1-2年,自己就有了在这里的第一笔房子的首付款,生活也能还好;

3.当下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工作,是继续学习还是怎么做选择,而且自己不擅长做纯销售的工作,如果做技术型销售技能储备又不够,如何是好?

其实关于第三个问题我们正月里做过一次深入沟通,那时到现在过去了4个多月,小伙伴也说自己做过很深入直面自己的思考,也承认自己选择说读书是一种逃避,应为即使继续深造也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我没有马上去选择说服和建议朋友,而是就这3个问题开始深入:

1.如果35岁以后找不到工作是一种常态,那么我们还能做什么来避免这个问题,成为常态中的少数不被常态淘汰的人;

2.如果成了常态中的多数人,35岁我们没有工作机会了,那35岁的人可以有哪些其他的职业发展机会呢:自由职业,创业,财富自由不用再工作等。

一是有关不被常态淘汰:我工作的人力资源公司,专注为企业做中高端人才的交付,这些人才基本归属2个大类:

1)中高端管理岗位,2)中高端技术型人才;所以常态是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是35岁左右,大一些到45岁,小一些25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即使高薪里有一部分比较年轻的,也是在学校深造了很多年到博士,比起同龄的本科生,是一样的锻炼下,一个是在职场沉淀学习成长,一个是在学校科研之路深入,两种情况并没有完全的切分。

二是关于成为常态中的多数人,那么如果要做自由职业或者创业,我们需要有一个提供价值的核心,我到底擅长什么,倒推到此刻我还可以做什么:技能精进,积累人脉,储备资金等。其次,我们一定还要思考外部问题:政策的变动和市场的变化:旅游法的推行,整个旅游行业的影响面,最近教育的变革对于教育市场的影响。其次很多行业的发展受限或消失并不来自于竞争对手,而是我们完全没想到的互联网化。那么,5年后,10年后,我的价值在哪里我们如何为他人提供价值而交换到我们想要的生活呢?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生活方式和乐于做的事情,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能变成终生职业更好,但如果没有找到,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第二个问题:目前做的工作能够赚取可观的收入,但缺乏成长性,虽然相对轻松但从内心里而言并未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部分。马斯洛的层次需求里最高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部分是我们温饱后都会去思考的问题。如果一个工作长期是低效率的重复和时间的累积,并没有高价值的展现,那做了10年后,是不是自己还能做,体力和脑力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如果明知道可持续性很差,我们有没有一个截止期限的放弃再选择。有时候我们会说的容易的钱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做一阵子,之后我们还是要思考自己真正要什么。其次,通过身边的很多案例,我们也会发现:容易的钱几乎不可能赚一辈子,因为很容易淘汰,有一天年龄上去+我们的身体根本满足不了工作的需求,而那个时候我们的选择会更加的艰难。

去做那些真正让自己有价值或者有成长价值的事情,一开始都是不容易的,我招聘猎头顾问的时候都会告诉对方,一般而言,我们职业转型或者新进入这岗位,都会有一个适应阶段,有些人很快就能出offer,有些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成长沉淀,这和每个人的过去和性格等多方面有关,当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面对任何的状况,我们都有一个颗平常心去看待和刻意练习。我们就会慢慢渐入佳境,因为我们总结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的能够持续有勇气面对和解决问题。

第三个问题:目前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这是很多人面临的现状,因为迷茫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不同阶段,这个我常常会用2种方式来探讨:

1)我擅长什么不想要什么;2)想象一下,5-10年后,我想以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过我会真正的开心,如果我要实现那个场景的结果,需要有哪些关键条件的实现才可以。倒推到此刻,我要去做什么为这个结果实现而努力。

再做一个swot分析,还有很多其他的工具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天赋,通过胜任测评等发现自己。让自己能够真正找到自己感兴趣有擅长的工作。

这是一个深入直面自己的过程,会很难,如果意识到了问题并开始思考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都会跟着发生改变,是的,改变自己一定是痛的,但我相信它真的有用。立flag很容易,探索自己确实是一条漫长且难的道路,但很多时候难不仅仅只是一开始,做了选择就不要放弃。因为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惊喜。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想要什么—有关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