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少有人走的路》No.9,风吹铃动【恨太狠、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真正的爱与精神贯注】

拆页十

选自《 第二部分:爱 》

P112

**爱,不是感觉 **

爱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不少人声称富有爱心,充其量只是渴望爱的感觉,他们所做的事情, 没有爱的成分,甚至具有破坏性。真正有爱心的人, 即使面对他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人,也能表现出爱的姿态,他们心中蕴藏的爱,才是真正的而非虚假的爱。

爱的感觉与精神贯注密不可分。后者是把情感与兴趣“贯注”在外在对象上,并将其当成属于自己的一部分。精神贯注和真正的爱容易混淆,但仍有显著区别。

首先,精神贯注的对象,不一定是有生命的事物, 因此就不见得具有心灵的感受。精神贯注的对象,可能是股票,也可能是珠宝,贯注的过程,不见得以爱为出发点。

其次,对某种事物产生精神贯注的人,未必会重视其心智的成熟。患有消极性依赖症的人,甚至害怕贯注对象成长和进步。

那个开车接送孩子的母亲,显然是以孩子为精神贯注的对象。她把个人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却不重视其心智的成熟。

第三,精神贯注可能与智慧和责任无关。

在酒吧里初识的两个异性,可能在短时间内相互贯注。他们事前没有安排约会,没有做出过承诺,没有考虑过各自家庭的稳定性(它们显然要比性接触更重要),当事人的情感和需求,仅仅是追求性的满足。

最后一点是,精神贯注随时都可能消失。性接触和性行为结束后,双方兴味索然,觉得对方毫无吸引力。换句话说,精神贯注生命力极短,不可能长久维持。

真正的爱,须以全部身心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使爱的对象得到成长,就必须付出足够多的努力(甚至是自我牺牲),不然爱的愿望就会落空。惟有真正投入和奉献,才是实现爱的最有效的方式。

病人同医生建立“治疗同盟”,才能实现人格的健康成长。病人寻求心理治疗,是为了实现某种改变。他们必须信任医生,以求获得足够的力量和安全感。医生为建立同病人的“治疗同盟”,也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给予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医生需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医生未必有足够的耐心,去长时间聆听病人的倾诉,但其职业性的奉献精神,却要求他们不论喜欢与否,必须对病人的倾诉洗耳恭听。

这种情形和婚姻极为类似:健康的婚姻和健康的治疗一样, 双方都得做出适当的牺牲,把个人好恶暂且放在一旁,给予对方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同样,当伴侣双方的求偶本能结束,最终走出初恋的幻觉时,当双方愿意各自到别处呆上一段时间时,他们的爱才开始接受真正的检验,彼此之间才能够发现爱是否真的存在。

在心理治疗或婚姻关系中,拥有健康情感的人,也可能产生精神贯注。两个彼此真爱的人,即便有了稳定的婚姻关系,仍会产生精神贯注,但其间更多的却是爱。精神贯注或坠入情网的感觉,会使爱具有更多的激情,带来更大的幸福感,不过,它们不是不可或缺的条件。真正有爱的人,不可能单凭爱的感觉行事。真正的爱,来自双方心灵的意愿,而不是一时冲动。真正的爱,是自我决定和选择,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要奉献出情感和智慧。时刻都有爱的感觉,诚然是一件好事,而爱能否持久地延续,取决于我们是否有爱的意愿,是否有奉献精神。

例如,我可能遇见一个心仪的女人,我很想去爱她,但这么做,就会毁掉我的婚姻,危及我的家庭,所以我会抑止这一想法,我会这样说:“我很想去爱你,可我不会这么做, 因为我对妻子和家庭做过承诺。”

同样,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我就不可能随便接收新病人,因为我对其他病人做过承诺,而且我的精力毕竟有限。爱的感觉,也许是无限的,爱的火苗,随时可能在心头燃起, 但是,我们能够付出的爱有限,不能随意选择爱的对象。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

把真正的爱与爱的感觉混为一谈,只能是自欺欺人。一个整天酗酒、不管妻儿的人,可能眼含热泪对酒吧侍者倾诉:“我爱我的家人。”对子女置之不理的人,也可能以最具爱心的父母自居。这种虚假姿态其实不难理解:把“爱”挂在口头上,或只在脑海里去想象真正的爱,并以此作为爱的证据,这些显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通过行动去爱却相当困难。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或者精神贯注。真正的爱出自自我意愿,只能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爱”与“非爱”的区别,正如“善”与“恶”的区别,有着各自客观的、既定的标准。爱是行动,不是空想,爱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头脑的主观意象。

「I,重述知识」(必选)

真正的爱和精神贯注有哪些区别,什么是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责任在己,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取决于自我的觉察、抉择与主控。其包含可能出现的精神贯注,但又与精神贯注的有别:

1、对象不同:前者只能针对人,所以有鲜活的灵魂之间的共振;后者及于人以外的动植物,甚至非生物。

2、持续性:前者是意愿和奉献,深沉而持久,甚至永生难以磨灭;后者大多是一种冲动和欲望,短暂易逝的感觉,昙花一现、戛然而止。

3、目的不同:前者是基于双向心智成熟;后者仅仅是纯粹的聚焦,并不关心对象的灵魂救赎。

4、难易程度:前者需要技巧的磨练,需要全身心投入,需要真切的行动与付出,需要深思熟虑;后者全然不顾后果,亦不为此承担任何责任,兴致所至,溜到哪里算哪里。

「A1,激活经验」(必选)

盘点一下,你有哪些精神贯注,比如你对宠物、金钱、工作或者爱人孩子,请列出你直觉判断属于精神贯注的,然后,挑选一个,用I便签中梳理的精神贯注特点一一分析,看看自己的“爱”有多么“真”。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去年底参加了一个调解协会年会,会上听一位市司法局的蔡处长讲话,提到了当下人民调解能人有,但理论建设欠缺,突然萌发了研究这一专业领域的心思,后时不时扪心自问倘若真专注于此是否不务正业、是否未来有前途,不免纠结。

看起来这表面上是精神贯注,底子里还是可以归属于真正的爱,理由分析如下:

专业领域肯定不是人和心灵,对象因素被一票否决。

不过,其实我的发心逻辑是:法律并非解决一切冲突的终极手段,既然纠纷、争端的主体是人,就涉及沟通的问题,也是难题。因此,谈判和对话才是化解矛盾的秘密武器,而调解,说白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如果我能钻研人民调解理论,为息诉罢访、定纷止争提供标准化操作样板和指导流程,功德无量。

这事很难很难,难在日积月累的调解实战经验,因为我发现很多调解专家虽然不少场合分享个案经验,但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特别是不能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的规则、范式;难在不仅要抽象出实操性教材,还要真的能找到愿意让我去试用、训练的演练场合,否则无以提炼完善,获得最终的认可推广;难在既不能给我目前的律师执业创收,带来物质上的直接回报,说不定还要我继续花费“国际调解员”这样更多的培训非要,还很可能为他人做嫁衣,游离于本职工作以外。

可我还是隐约觉得这项事业令我怦然心动,哪怕如上所述。因此,难易程度与持久性应该无碍。

如果能通过这套调解策略,不能话术还是思维,解人心结、疏人情绪,让更多深陷苦恼者得以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放下仇怨,是不是从目的上符合“真正的爱”的标准呢?

「A2,规划运用」(可选)

从今天便签中的真正的爱的定义出发,想一想,面对爱人和孩子,你有哪些行为需要调整,请从中挑选出一个你最难做到但最有价值的,说说自己难在什么地方,再说说接下来自己要怎么办。

恨太狠

上周三晚上,儿子深夜大哭,这已经是不明原因半夜吵闹的第二晚。我足足哄了好大一会儿都不见效,不管是拍拍、抱抱还是开灯、讲理……那个瞬间,我发疯一般抓起他来狠狠摔在床上!虽然我转瞬立马痛恨自己,但这足以令自己震惊——一个母亲究竟何故如此突然失去基本的人性,气急败坏何至于此?!

细思极恐,这样的失控发飙竟无独有偶。训娃时不总有几回一言不合就吹胡子瞪眼、声嘶力竭?!

我想起心理学工作坊上,老师让情景再现家庭语言暴力:父母高高站在凳子上,那么居高临下,用手戳着孩子,充满吞人的杀气;弱小的身影瑟瑟发抖,惊恐无助……

似我这般暴戾,何谈真正的爱?

那个瞬间,我只在乎气炸了肺,一心想先发制人,我毫不犹豫面露凶光,抖露我的家长权威,我无视孩子泪眼婆娑,对其半夜抽泣是否梦魇惊吓、身体不适毫不在乎,缺乏身负看护职责之人基本问询的应有耐心,我将孩子视为扰我清梦的敌人,压迫了之、暴虐待之,就像脱缰的野兽!

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1、找一僻静所在,回顾一桩桩一件件,找出并记录还有没有类似“黑历史”,大不了请先生协助挖料。

2、必要的自我惩罚:每次面壁思过10分钟,十次正儿八经找块豆腐撞一撞,以肌肤之痛、内疚之心付诸爱的行动。

3、找今后孩子高中时期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时机,郑重地跟孩子道歉:不是say sorry,表示遗憾没有用,要细数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尊重事实,开启自我反省之门。

4、今后再犯,惩罚升级:让先生出面惩罚自己,方式方法只要成人能够承受在所不惜。

(写到这里,我内心在涌动,过去很多年前,我对家人的爱是精神贯注,A1便签的内容,我可以数出无数,比如老公下班必须回家陪我,孩子的各种事情恨不得包办代替......后来我意识到自己的爱不正常,然后经历了长达10年的心智成长建设过程,我清楚其中的难,犹如挖心之痛,但经历过后,再回看,庆幸自己走过了这个过程,在疫情严重的当下,我仍能保持精神独立和情感稳定。所以,如果你可以,建议书写这个便签)

你可能感兴趣的:(「RIA学习力」《少有人走的路》No.9,风吹铃动【恨太狠、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真正的爱与精神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