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式写作实证13 2022-03-07

第三遍阅读:前言

一、收获

1、隐喻 的性质作用

前言开章明义:对隐喻作用、性质的看法不同于语言学、哲学说法。

隐喻存在于日常语言、思维中,有助于研究人类是如何理解的。对理解世界和自身有帮助。

案例:明明阅读过三遍,对前言的开篇,很有触动,刚刚阅读时,还在书上写了归类总结性笔记,现在竟然不看书,写不出来刚刚的总结内容。可怜的记忆!可恶的记忆!用可怜,是哀怨自恋包容。用可恶,充满恼怒、愤恨,觉得自己不该如此无用。

对记忆用了不同的概念化词语:可怜、可恶。

人类就是这样面对自己的经历用词语去抽象概念化,所用词就是你对世界的看法,就是你的思维方式,就是你所要采取的行为举止。隐喻,概念隐喻就是用一个概念去推论另一个概念的现象。所以,学习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理念,去省察生活中的日常经验,可以培养对日常经验的理解,可以训练自身用不同视角更有利于自身成长的视角去与世界于自己相处。

2、本书的贡献:

提出了在意义中发挥作用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而不是客观真理。作者的经验方法论重新阐释了语言、真理、理解以及日常经验的意义性问题。



二、困惑

在前言中多次出现“意义”这个词语。“意义” 是指什么?是指隐喻 的意义?还是什么的意义?还是就是“意义”这个词语的意义?


三、另类火花

有些触动,产生的灵感,好像被认为是误读,但偏偏对自己来说却是能够改变认知,促进成长的。也记录在册。

比如书中前言有这么一句话:某些假设被视为理所当然。


这使我联想到现象学中 人们的前设, 人们没有意识到的言行举止都有着自己的背景脉络。

(奇了怪了)曾经在《行动研究方法导论》书中 看到 背景脉络  这个词 ,不知何意。从昨天开始竟然在用这个词,理解的含义是:你的用词、言行举止不是凭空产生的,和你的经历、经验相关,那么这个经历、经验 就是 背景脉络。

参考资料: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作者: [美] 乔治·莱考夫 / [美] 马克· 约翰逊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Metaphors We Live By

译者: 何文忠

出版年: 2015-4

丛书: 当代外国人文学术译丛

ISBN: 9787308143172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思式写作实证13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