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规划第134篇-五分钟商学院18-如何合理又有效的招人?

79.如何有效的去招人?

案例一:

2015年3月,雅虎宣布关闭北京全球研发中心,350人即将被裁。消息一出,无数互联网公司蜂拥而至,上演了“双十一”一般抢人的戏码。雅虎建立了一个招聘群,二维码公布的2小时内,涌入了300多家互联网公司和猎头。有些公司派人在雅虎的楼下蹲守,另一些公司则在大厦附近“游击式”推广,甚至有人追到地库抢人。有人1分钟内收到10余家公司的邀请,还有员工一天内增长400位微信好友,都是求推荐工程师。

案例二:

著名的营销人小马宋在暴风影音时,公司急缺产品经理,所以请他设计一个招聘广告。他想,这么久都没找到合适的产品经理,再做一个广告,就能找到吗?于是,他和西少爷肉夹馍联合,在所有连锁餐厅推出产品经理套餐,拿产品经理的名片,就可以1元吃个产品经理套餐。结果收集了大量产品经理的名片,然后让HR去打电话了。

案例三:

熊节在Thoughtworks组建成都分公司团队时,也发愁招聘的问题。于是,他花了几个晚上写程序,抓取豆瓣上读过他认为的那些好书的人。然后不断递归,再抓取这些人还读过什么其他书,抓了几万人后再分析,最后筛选出几十个技术大牛,然后让HR一个个去联系了。

案例四:

摇摇租车创立时,公司缺人,早期员工张涛想去大公司挖人。两种人比较好挖:一种是钱少了的,另一种是受委屈的。于是张涛手写了一块招聘广告牌,像机场接人那样,天天站在某互联网公司门口。不少受委屈的员工看见了广告牌,纷纷上前和他聊天诉苦。就这样,他挖来了几个核心员工,完成了早期团队组建。

案例五:

挖人方面:根据马斯诺需求理论,分析对方处于那个阶段。甚至可以出让股份,让其成为公司合伙人。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为了挖一人才,竟在公司的名字中加入对方的名字中的一个字,充分的利用了 鸡蛋理论 把人才挖过来了

案例六:

互联网公司那么缺人才,甚至去抢人的,为什么那些人才不主动跳槽获得更高的工资呢?像雅虎这样的公司明显在走下坡路,早晚要倒闭的,为什么那些人才不提前跳槽呢?这是不是作为员工对自身在市场中的价值没有认清,还有和自身性格有关呢?很好的点。高级技术人才,未必是事业规划高手。

案例七:

作为餐饮行业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餐厅都缺人,招人真的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前几天老板问我:现在为什么服务员这么难招呢?我用了刘老师讲过的“人口抚养比”的逻辑阐述了这一现象。由于国家1980的计划生育,85 90后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餐厅一般都用这个年龄段的人,导致供给越来越少。现在是餐厅越开越多,导致餐厅对服务员的需求越来越多。供不应求,导致稀缺。这是服务员难招的根本原因。 关于招人方面的创造。我的方法是推行“推荐费”制度,凡是内部员工为餐厅推荐一个服务员,只要这名服务员在餐厅干满一个月,奖励推荐人100元奖金,我们称之为“伯乐奖”。干满两个月200,干满三个月300,最高300。但前提是你的工资比同行业高,工作氛围和环境比同行要好。

案例八:

“千里马”式招人法。 目标是一流的人才,先找一些水平相近的人,给予超一流的待遇。并把消息散播出去。 一流的人才知道了,就会觉得现在的公司委屈他了。而去你的公司。 2:收购式招人法。 遇到一个小团队能力特别符合需要的,直接收购或者并购,获得优秀的人才。 3:介绍式招人法。 要优秀的员工介绍原来的他觉得不错的老同事或者朋友。优秀的人总喜欢和优秀的人在一起。 4:目标大企业离职员工招聘法。 现在有很多经营大企业集团离职人力资源的小团体和机构。 如果是相应的目标公司的,可以通过这些机构寻找人才。

案例九:

“找人,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最典型的是分公司“开张”已经过去半年了,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分公司的负责人,到现在分公司办公室还是空无一人!另外,老板越来越忙,既是老板,又是总经理,还是最大的业务员,甚至是公司最大的“救火员”——员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几乎都找向老板“请教”。早在两三年前,老板就想找一个得力的“左右手”,或者“合伙人”,或者“职业经理人”,可是到现在还没找到。依然是老板一个人包揽“老板”“总经理”和“最大业务员”于一身。当然,这个问题也不能全怪“找人,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也许是公司本身的“战略”和“人才制度”存在致命的缺陷。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隐隐约约觉得公司真的有很大的问题,如果不调整、不改变,分公司很难搞起来,公司也很难发展壮大。

案例十:

盖茨曾经被采访时被问到:“假如让自己从公司拿走最重重要的东西,你会选择什么?”。 盖茨: “人!” 记者: “为什么?” 盖茨: “因为所有现在的一切都是人做出来的,包括最新的技术和重要的数据”。

案例十一:

请问润总,很多公司合同里有明确约定,三年内不得加入竞业公司,这怎么抢?有些企业有这样的规定。通常是一年。但是有这样规定的企业,也给自己招人设了障碍。

80.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用不如自己的人?

第一,是因为不安全感。

在一个金字塔式的组织里,晋升是最重要的获得名利的方式。如果招了一个比自己更优秀的人,管理者嘴上不说,但心里通常会有一种担忧:这个人会不会有一天取代我。很多管理者的安全感都建立在“我必须是整个部门最优秀的”这个基础之上。这就导致从 选人阶段开始,管理者会阻止更优秀员工的加入。越平庸的管理者,越是如此,这就是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第二,是因为容易沟通。

因为下属不如你,所以他总是赞同你、敬佩你、坚定地执行你的决定,以至于你的感觉越来越好,慢慢开始把对下属的掌控力,误解为团队的执行力,并享受这种观点的统一性,行动的一致性。然后,很高效率地、做很低效果的事。

如何解决问题?

第一,解决安全感问题。

优秀管理者的安全感,来自更大的发展空间。不少机构很得意,说自己中高层变化低于5%。流动低,其实同时意味着机会少。正常的流动性,是一套筛选机制,给优秀员工以希望。安全感,更来自于自信。更多培训和独挡一面的机会,能给管理者自信,从而在心中容得下更优秀的下属。

第二,解决制度问题。

比如:1)直属经理的上级,要参与面试,做最终决策。如果公司不大,建议CEO参与每一位员工的面试,杜绝直属经理招人的套娃心态;2)设定选人标准,新进员工的能力,超过其团队的平均能力水平,才予以录用;3)直属经理连续两次选人失误,新进员工都在垫底10%的水平,扣除直属经理一定金额的年度奖。

第三,解决自身问题。

作为CEO,你也要时刻反省自己,你自己是不是就是“套娃现象”中最外面、最大的那个套娃?

案例一:

招,培,带,帮扶工作。已经是企业的生命线,尤其是服务业。招重三观合,学习能力强,上升空间大,基本素质够:培,分阶段,带淘汰,目标要准,狠。带,要针对个体挖掘优势,发现人才长处:帮,有心,如果员工离开,是带着温度离开的。

案例二:

套娃理论是第一次听说,很新鲜。之前听一位在保险业做的同学说过他们公司,有一定借鉴方法。他们公司招人实行奖惩结合。如果召来的新人,综合素质一直垫底,招人经理连续失误招人,会有相应的惩罚,比如扣奖金等。 奖励同样吸引人。当公司某一职位空缺时, 任何员工都可以推荐员工。 选进来的员工,经过HR面试考核,进入公司表现良好获得升迁,他的每一次升迁,推荐人都有相应的奖励。这个制度为该公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优秀员工。我觉得这个赞!

案例三:

以前听说一个故事,某公司核心技术岗位骨干工作十几年,但他怕别人学了他的技术抢了他的饭碗而不愿教导别人,眼看周边同事陆续升官他坐不住跑去责问公司老总,老总告诉他说:我也想给你升职,但这个岗位全公司只有你可以做,把你升职了就没人做了,这里就不能运转了,所以没办法给你升职。所以面对套娃现象,1、作为管理者要转变自身的思想,选用或培养比自己优秀的人才,不仅可以分担自己的压力,还可以让自己腾出时间去研究学习更高层级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为自己的升级成长也提供便利;2、作为公司平台,鼓励提出不同意见或新的想法的人,深度发掘;3、作为被管理者,要懂得查缺补漏,多思考,合时、合式、合地的与领导交流意见和想法,而不是只作为一个命令的执行者,让自己更快的成长,即便此处不留爷,也自有留爷处,是金子终究会发光~

案例四:

能找到牛人,尤其是比创始人更牛的人是一个公司希望的源泉。比如我们公司,最大的“资产”就是一群优秀的小伙伴儿,令人欣慰的是,里面一半儿的小伙伴儿是我招来的。水低为海,人低为王

81.关于能力和态度的选择,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态度,包括是否积极主动、富有责任心、愿意协作,这是养成的性格,简单来说,就是“想干”;能力,包括是否有做这件事的知识储备、是否有多年的经验、是否有相关的资源等,这是习得的技能,简单来说,就是“能干”。

想干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灰飞烟灭都要干”,能干的最高境界是“把对手干到灰飞烟灭”。

案例一:

古人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生财适贵用,慎勿多苟求。”这句至理名言精辟地论述了长与短的辩证关系。在选才用人上是再贴近不过了。

案例二:

当年《赢在中国》非常的火,自己看了很多遍,其中蒙牛的牛根生的经典镜头说的用人之道,说“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和今天讲的异曲同工之妙,当时似懂非懂,今天算是恍然大悟。

案例三:

当时我负责的销售区域下属代理商,有一家分销商在该代理商的区域内,一直排名最后在当地市场我们产品的市场份额占有率一直无法提升,不像其他区域我们的产品市场份额稳占第一,因此我提出要求代理商换掉这家分销商,但代理商给我的答复是请我们到这家分销商的去实地了解一下情况,经过与这家分销商的接触,发现该经销商属于,态度很好但能力太一般的尴尬情况,我当时的意见是坚持进行更换,但是我们的代理商说给他一年的时间好好培养一下,最终我们达成了共识再观察一年。这一年,通过代理商对这个分销商的不断培养,并且该分销商也非常努力,无论从服务从促销上都积极的配合,又主动学习新方法。就在第二年,该商家成为当地市场占率第一和代理商下属分销商排名第一的商家。自从这件事以后,改变了我对态度和能力的看法,就算在今天的管理工作中,我也一直强调员工的态度是优秀员工的根本。如老师所说,商业世界有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一定要看情况。

82.如何避免遇到面试的霸主,行动的矮子?

案例一:

大企业的金牌销售各方面能力应该是很棒的,但是由于有大企业为他做背书,所以他的方法可能在大企业使用,但是不一定适合你的公司。一般大企业的销售不需要开拓新客户,只需要维护好老客户就可以,比如我们公司的管理者给销售的考核报表就是完全抄袭格力的报表,其实这是非常愚蠢的。我们是一家创业公司,客户都需要各显神通不断挖掘,找到新客户。而格力的客户都基本固定,你能否搞定这些老客户是核心。所以从这一个侧面就可以看出大企业的销售也不一定适合你的公司,因为你给销售提供不了大企业的背书和资源,销售的处事就不能和大企业一样。

案例二:

初创小公司没有专门的HR只能自己来,我在面试的时候除了准备常规必问的问题(很可能面试者准备了充分的)以外,中间会突袭问一下比较奇特的问题,还会要求了解他关注了哪些公众号最近一两周朋友圈的动态等,多维度真实的了解一个人。卷子是你出的,不能让考生全部押对题主导了考试。避免心理陷阱,要牢记王阳明的心学: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好恶都是偏见,尽量保持心的中立才能客观。

83.如何防止面试者,对于面试官和公司产生不好的影响?

拒绝应聘者的4个建议

第一,有面必答。

如果决定录用一个人,可以当场告知,或者用电话口头通知。但是拒绝一个应聘者,如果觉得不适合当面告知或者电话通知,怕双方都会觉得不大自在的话,最好是面试时告诉他几个工作日内等结果,客气送走,然后在约定时间内发一封拒绝邮件给应聘者。

第二,尽量委婉。

拒绝信的内容和措辞要委婉。拒绝信首先要表达对应聘者关注本公司的感谢,然后要表达对应聘者优点的欣赏,比如“您的学识和资历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再客观地描述,很遗憾这次不能录用,是因为彼此不合适,而不是能力不行。

第三,期待未来。

拒绝只是暂时的,“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拒绝信要具有鼓励性,表达未来合作的可能性。比如说“我们已经将您的资料列入人才储备档案,希望我们今后有共事的机会,再次感谢您对本公司的信任与支持”。真的留下简历,也留下心。

第四,统一措辞。

公司要把拒绝信当成一件正事认真对待,答复未被录用的应聘者不能每次都临时思考措辞,要形成统一的表达方式。这样可以保持公司形象的统一,也能做到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应聘者。

案例一:

这个我觉得我之前在IBM做面试官的时候,做得还算到位。 开始招聘阶段,收到的简历,我都回复我收到了邮件,一一回复了。后面面试的时候,面试的人有好几个跟我说:IBM是唯一一个回复邮件的公司,各种夸。 凡事没通过的,都一一发了抱歉没有通过的邮件,从网上找了一个比较好的模版。邮件里面都是这个人的名字。 总体来说,都找过工作,工作久了,都知道找工作的不易。 发邮件,面试者人多了,很费时间。但是每一个求职者,真的很看重yes还是no

案例二:

对企业,每一次招聘都是一次企业形象展示。对应聘者,每一次应聘都是一次学习机会,也会通过近距离接触人力员工推断企业员工素质。 有几次应聘失败的经历,快十年了,依然印象深刻。通过应聘让我知道企业对该岗位的能力要求,也让自己能更准确的评估自己的能力,更清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一个财务总监,和我说,你的能力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我们不能聘用你。但你大老远的,也别白来,咱们聊聊。他花了一个小时,和我讲了很多专业知识,还对我的未来规划提了很多建议,受益匪浅。后来,他来了我所在的公司,当然,他早忘了我,但我一直记得他的教导。

案例三:

作为一家公司真的是要做到面面俱到,保持诚信、谦卑的形象,接触过的公司基本没有做到面试公关,告知等消息后,就没声音了,其中阿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有非常官方统一的邮件回复,可以作为模板,内容如下(自揭当年的家底):  …………………………………………………………… 刘春林,您好!   感谢您关注阿里巴巴集团并参与我们的【技术专家】 职位应聘! 您的学识和资历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遗憾的是,您所应聘职位的要求与您的实际情况不太符合,因此暂时没有机会与您合作。 我们已经将您的资料列入人才储备档案,希望我们今后有共事的机会,再次感谢您对阿里巴巴集团的信任与支持! 阿里巴巴集团致力于让诚信创造财富,我们对人才的需求将永无止境,欢迎推荐您身边的朋友加入阿里巴巴集团。

案例四:

这个我是深有体会。刚上大学,为了赚点外快,出去兼职。第一份工作就是创维电视的发传单,所去的人都是斗志昂扬。发完以后,结算工资时,创维负责人,居然说我们只是试用,但是之前明明说是按天付费。当时太年轻了,也未与其争执,但是后来工作,成家以后,拒绝购买其公司相关产品,并说动周围朋友拒绝购买。因为创维公司失信于我们,后来同学聚会,说到此事,都特别生气,到现在对其映像都很反感,这事并未进行抹黑,是实事求是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规划第134篇-五分钟商学院18-如何合理又有效的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