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侵吞的“自我服务能力”

        前段时间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小班孩子在幼儿园里不会自己吃饭,班级里需要喂饭的人数较多,在人力欠缺的情况下,老师喂饭不及时导致孩子的饭变凉,家长在群上的言论引发了班级群里的一场大战。两方家长各执一词,引发的唇舌之争不可谓不精彩。但所争执的不过是孩子要不要会自己吃饭,不会吃饭是否是一件理直气壮之事。

        说来奇怪,人类花费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从爬行到直立行走,最后随心所欲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在当今这样一个不停发掘身体内在潜能的时代里。三岁孩子吃饭成为了一个需要大动干戈拿出来讨论的问题。

        孩童时期如同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程度大到惊人,无需旁人给予过多的指导,只要耐性足够,陪同孩子一起探索他想要探索的世界并愿意让他尝试,孩子便有足够的能力将所需技能纳为己用。

        孩子入园后,由被多个照顾者转化为需要独立承当自我服务的角色,虽然小班的幼儿很多东西还是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但是,在3周岁之前,幼儿完全有能力和条件习得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无论是在空间资源、时间资源还是人力资源上,都有得天独厚的机会。家长往往希望孩子充满自信,社交能力OK,做事大方又得体,但希望得到一个好的结果的前提,经常忘记了孩子的生长源头。

        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是最容易习得和成本最低的一个建立自信的渠道,幼儿只有在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和行为时,才能够和自己建立一个内外统一的个体。倘若孩子在集体生活中能够很好的为自己服务,随之也能很好的适应集体生活,焦虑情绪也不会过满,自然能分出多余的精力来服务别人,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也会逐渐的建立起来,而在吃饭、睡觉、穿衣服都有压力的情况下,很多孩子,特别是高敏感的孩子,对于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焦虑是非常的大的。

        生活中处处可见的是家长用爱的名义四方大杀的把孩子的这种能力破坏殆尽。舍不得将孩子放在地上玩、舍不得孩子吃不饱也舍不得让孩子受到半点的挫折。很多家长寄托于孩子进入集体生活后就能很好的适应群体生活。如同给予了最好的食材,不教授烹饪方法,却希望得到最好的糕点。其实,家庭才是重要的起点,家里是孩子生活最熟悉和最安全的场所,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事情的培养在家庭里头完成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是最好的陪伴者,指望外力给予孩子很多成长的支持,或许,家庭的成长支持对孩子来说更为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被侵吞的“自我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