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计划》观后感

《黄雀计划》观后感

“比完美犯罪更可怕的,是普通人毫无来由的恶意”,看到这句话,第一反应就是东野圭吾的《恶意》,想来故事的内容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于是百度了解了下作者鬼庖丁,果不其然,“读遍欧美系、日系推理小说,自写作之初,就对“本土推理”抱有强烈的执念。”

而这部《黄雀计划》,正是以现实向刑侦探案为基础,注重心理元素和本土化刑侦实践,参考大量真实案例分析以及对专业人士的访谈调查,所写的一本社会派悬疑、犯罪心理小说。

全书由正文部分“鸣蝉的杀意”和番外“星月篇”组成。

“鸣蝉的杀意”讲述的是一个连环杀人案的故事。作者没有故弄玄虚,顺着警方的调查思路,很快就锁定了真凶,只不过最后出了一点意外——因为直接证据不足,在对方律师的压力下,警方只能把人给放了,做出“监视居住”的最终决定。然而,被监视的凶手很快再次犯案,并嚣张地给警方寄来视频,声称最后“一件作品”是杀死自己并让警方永远也找不到。从警方办案的角度来看,这个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就此终结。其实读者们都知道:这个凶手,并非自行了结,而是被另一个神秘人物悄无声息地解决了。

这或许便是“黄雀计划”的真正含义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么,这神秘的“黄雀”会是谁呢?从结尾处写到鞋带这个细节来看,有可能是儒雅精英刑警肖沂,也有可能是犯罪心理专家丁一惟。

作为社会派悬疑小说,作者在书中着墨最多的就是童年生长环境对人的影响。丁一惟曾讲过一位犯罪心理学家的故事:“这位犯罪心理学家出于好奇,研究了自己的家族史,发现其血亲倒数四代以上都出现过几位不太正常的长辈,而深入研究后发现自己之所以没有成为凶手,是因为从小就被人领养了——童年时期健康、稳定的家庭,带给他很多关怀,为他建立起正常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于是得出结论:“来自父母的虐待会使孩子们的世界观产生极大的混乱,且无法排遣这种混乱与失序;成年后,他们的心理往往会有各种畸形的表现”,进而引出鸣蝉屡动杀意的原因,那么孤儿长大的丁一惟、被领养的肖沂是不是也心理畸形呢?肖沂左手手指为何频频莫名抽搐?肖雩和丁一惟之间的关系有何隐秘?出于正义目的用非法手段来“行侠仗义”的“黄雀”最终要面临怎样的结局?

比较期待这个故事的后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雀计划》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