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是程序员又不在互联网行业的你,如何在新时代突围

周末去参加了一个创业机构举办的分享活动,活动中某机构的投资大佬分享了自己十几年以来的投资心得,其中说到一点就是关于投资的sense问题。

大意是好的投资人除了财务、法律等基本的知识储备外,还需要那么一点点对所投行业的敏感,而这种敏感源自于对行业的了解和对整个社会发展大势的捕捉。

分享这篇干货之前,推荐一下我建的iOS开发学习群:626433463,如果你也想往iOS这方面发展或者想深入iOS软件开发这方面,欢迎加入,每天晚上都有大牛来直播分享iOS知识和学习方法,欢迎进阶中和想深入的小伙伴加入。

我个人非常认同这一点,而且不仅仅是投资领域,个人的事业发展其实也需要一点sense,一点对社会发展大势的sense。

有人会觉得这话有点假大空了,社会的发展大势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只管做好自己的工作不就好了?

相信社会上大部分人都有这种想法,认为只要勤劳就可以致富,自己的工作还有那么多没完成,哪管得了什么社会不社会的。

我希望抱有这种观点的人可以环顾下周围亲戚、朋友中的成功者,亦或者是自己关注的大V等,这些人往往都是有意无意中抓住了特定期间或者特定圈子的一波红利,然后迅速的崛起并和身边的人拉开了距离,而且这种距离一旦拉开,只会因为惯性和聚焦的原因越拉越大,几无缩小的可能。

从门户网站的崛起、失落,到电商、社交、游戏的交替起伏,从几年前投资领域大热的大文娱、到如今独占鳌头的AI、无人概念,从改革开放第一批下海的弄潮儿的先富、到互联网新贵的大放异彩、再到地产大佬的宴宾客、楼塌了,无不揭示着这一宏达的规律。

那么具体到每个个体,我们应该怎么让个人发展和社会的大势相契合呢。

一、在碎片化的信息和自身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寻找机会

记得上大学那会,一天三顿饭吃什么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在加上宿舍的几个哥们都比较懒,下个楼吃饭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那个时候还没有外卖这种东西,隔壁宿舍的一哥们来找我,说想要联系一些学校周围的小店,每天晚上挨个宿舍跑,登记下每个人的订餐需求,然后第二天由这些小店送到校门口,我们再领进学校挨个宿舍分发,每份加收一块钱。

我当时听到这个想法觉得简直是天方夜谈,我找同宿舍的哥们顺便帮我随便带一份就好了,干嘛给你挣这一块钱,更别说还要每天晚上跑几十个宿舍去收集需求,怎么可能赚的到钱嘛。在我们一群人的冷嘲热讽中,这位同学也打消了这个念头,现在想想,不知道那位现在上海发展的同学,看到饿了么的时候会是什么感觉。

其实我们就是真的做了,可能最后也就是小打小闹的最后不了了之,但是当时对这种外卖模式的商业sense简直是低到爆炸,完全没有把外卖这种需求当回事,更低估了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人们愿意为这种服务支付的价格。

再比如最近风生水起的知识付费行业,不管是走个人品牌的逻辑思维、还是做知识付费平台的喜马拉雅、蜻蜓FM等,都很早就开始了布局,就是认准了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和学习产品的需求一定会大爆发,而几年前的市场上,还只能见到新东方等老牌的线下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培训既不丰富、也不能满足人们想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二、保持一颗好奇心,勇敢的去接触新鲜的事物、新鲜的人

有人说17年是新零售的元年,各种零售业态、无人概念充斥在各大新闻媒体中,我自己一开始是很看不上的,总觉得无人也好、新零售也好,无非商家为了吸引眼球的炒作罢了。

直到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到了某云家的生鲜店和某东家的无人超市,亲身体验过之后,才真的被自己之前的保守感到羞愧。特别是体验过无人超市购物的便捷购物、刷脸支付的神奇后,那种思想被科技震撼和逆转的兴奋,可能只有经历者才能描述。

再往前推三年,恐怕没人能想象到可以在路边的煎饼摊通过微信支付买一个6元钱的煎饼果子吧。

甚至两年前,我还为某企业强制将PC端流量引至移动端的做法很是不解,甚至觉得这种直接用KPI考核移动端流量的做法简直是专治。现在回过头看,那真的是生死存亡的一役呢

三、聚焦自身特点,突出比较优势

有人说,我现在既不是程序员,又不在互联网企业工作,是不是就被排除在AI、人工智能的大潮外了呢,当然不是。

我们看现在热闹的新零售行业,有报道说该行业的运营职位已经可以给到近百万的年薪了,而就在3、4年前吧,零售业还被认为是低毛利、脏苦累的行业,从业者也拿着低廉的薪水,暗自羡慕着身边做银行柜员的同学.....

我们要认识到,不管是新零售、亦或是AI、无人概念等,其实都是新技术、新思维对传统行业的改造,既然是改造,就一定是新技术、新思维和老技术、老思维的融合,更何况,现阶段的AI技术在代码层面上,还远达不到人类学习的阶段,还是要依靠将强行业思维转化为代码,在结合人工智能去分发产品、收集数据等。

所以,不管你现在从事什么行业,坐着什么岗位,你要做的就是在本职岗位上精益求精,同时要作为一个节点性的岗位串联起与该岗位相关的整个旁枝侧节,才能在新技术、新思维的冲击下保持活力。

各位想想,即便是无人机、无人车替代了配送员,可配送线路的优化、无人机等的保养还是需要行业内的老兵去支撑,千万不要去做一个连送货都是最累又最慢的那个人,即便没有新技术、新思维的出现,不优化你优化谁?

四、别总说,先去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先去做,去试错、去体验、去行动,如果你连勤奋都谈不上,还聊什么发展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既不是程序员又不在互联网行业的你,如何在新时代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