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本书描述的知识分子雪莱。第一个思想要点,在作者看来呀,他同卢梭一样,总的说来他爱人类,但对特定的人他常常是残酷无情的,强烈的爱使他燃烧,但这是一种抽象的火焰,可怜的凡人靠近时常常会被烤焦,他把观念放在人之上,他的一生就是在证明无情理念是怎么一回事。
比如:他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宣称他全家是“一群冷酷、自私、精于算计的动物,除了吃、喝、睡,活在世上就没有其他的目的和事情”。
他给家中各人的信读来让人惊奇,在他想榨出钱来的时候,狡猾地连哄带骗,其他时候就凶狠、粗暴并加以威胁。
他给父亲的信,从虚伪的辩护升格为责骂,还混合着令人难以容忍的恩赐的意味。
又比如:妹妹伊丽莎白同他的朋友爱德华·弗格斯·格莱汉姆订婚了,他母亲同意这桩婚配,他却不赞成。于是,他给母亲写信,指责她同格莱汉姆有私,就用伊丽莎白的婚姻来掩盖它。
这封可怕的信看来没有任何事实基础,他还在同一天给伊丽莎白写了信,告诉她那封信的内容,并要她把信给父亲看,在同别人的通信中,他也说到母亲的下流。
再比如:他从来没有使用过法庭允许的那种看望孩子的权利,虽然孩子中年龄较大的艾安蒂,在死的时候已经9岁了,他也从来没有给他们写过信。除了做做样子,他从来没有关心过他们的幸福,此外,在他现存的任何信件和日记中,从来没有提到过这两个孩子。
还有,他在威尼斯女人身上花了2500英镑以上,睡过“至少200个各种各样的人——也许更多”;后来他又列举了他的情妇中24个人的姓名等等。
我们再来看本书描述的知识分子易卜生。第二个思想要点,易卜生的虚荣心有个方面达到了近乎荒谬的程度,甚至那些对他最不加批判的崇拜者也感到难以为此辩护。
就是易卜生一生都热衷于奖牌和勋章。事实上,为了得到它们,他甚至让人为难,以至于在一个俱乐部的晚宴时,他身上披挂着所有的奖章,其中一个像狗项圈似的绕在他的脖子上。
其次,在其妻子看来,易卜生自己一心只顾他的工作,以致那句箴言‘人性第一,艺术第二’实际上已经被颠倒了。我认为他对妻子的爱早就消亡了……他现在的罪过在于他不能训诫自己去纠正这种处境,反而一定要把他那种喜怒无常、专横暴虐的个性凌驾于妻子和他们心灵扭曲、满怀恐惧的可怜的儿子头上”。
再次,在易卜生看来,自我必然包含着他人的牺牲。从根本上来说,个人的解放是无情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从易卜生来看,他如果没有忽略、漠视甚至在需要时蹂躏他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位卓有成就的剧作家。易卜生艺术方法的核心是创造性的自利原则。
正如他给玛格达琳·托勒森的信中所写的:“大多数批评都可以归结为指责作家想保持自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护自我的本性,使它保持纯粹,并从所有侵犯它的因素中解放出来。”创造性的自利是易卜生将自己性格中的缺陷转化为力量源泉的一种尝试。
再次, 在作者看来,易卜生的个性最深处潜伏着一种无处不在的、未曾言说而又不可言说的恐惧。这可能是他身上最重要的特点。
他从母亲的身上继承了胆怯,一有机会,她就把自己锁在屋子里。易卜生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也是常把自己关在室内。其他的孩子注意到他的恐惧——例如,他不敢坐雪橇在冰上滑行。
我们再来看本书描述的知识分子,托尔斯泰。托尔斯泰从欧洲回来后,仍然不能控制住自己把手伸向女人,尤其是一个名叫阿克西尼娅的已婚妇女
这个女人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季莫费·巴济金。托尔斯泰把她带回家中做仆人,而且曾有一段时期,允许那个小男孩待在母亲的身边。然而,像易卜生,还有他自己的父亲一样,他从没有承认过那个男孩是他的,也从没有给过他丝毫关心。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曾一度公开鼓吹教育农民是完全必要的,并亲自在他的庄园里为农民的孩子办学校,但他并未做任何事情以让他的私生子学会如何读书和写字。也许,他是担心日后的继承权要求。他似乎并无怜悯之心,从不考虑非婚生子女的各种权利。
其次,托尔斯泰开始履行他的“公开性”准则,他坚决要求妻子阅读他已经写了15年的日记。
她吃惊地发现——那些日记都是以一种毫无保留的方式记录下来的——里面记载着他所有性生活的细节,包括光顾妓院,以及他与妓女、吉普赛女郎、乡村妇女、他的女农奴,特别是还有他母亲的女友等的性关系。
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把这些可怕的日记拿走——为什么你要拿给我看?”后来她对他说:“是的,我已经原谅你了。但这太可怕了。”这些话都出自她自己的日记,她11岁就开始记日记了。
托尔斯泰的“公开性”原则之一就是夫妻双方都应该坚持记日记,而且可以互看对方的日记——这是消除相互猜疑和痛苦的有效方法。
再次,他的一个妻子索尼娅多年来一直观察托尔斯泰的行为,不只是他对家里人的行为,于是她提出了一个问题:他所爱的只是作为概念的人类,因此,他是否真的爱过某一个具体的人?
例如,他不幸的哥哥德米特里无疑是个需要同情的人:他沉沦在贫民窟里,和一个妓女结了婚,1856年年纪轻轻的就死于肺结核。
托尔斯泰勉强抽出1个小时,在他临终前到床前看下,但坚决拒绝参加葬礼——他要去参加一个晚会——虽然他后来将这两段插曲,即临终床前和拒绝参加葬礼。
另一个哥哥尼古拉也死于肺结核。他也是一个应得到怜悯的对象,但是托尔斯泰拒绝去探望他。
最终,尼古拉不得不自己赶到他那里,并死在他的怀里。他的第三位兄长谢尔盖由于赌博输光了所有的财产,托尔斯泰几乎没给他任何帮助。
他们都是弱者,而托尔斯泰的原则之一就是强者应当帮助弱者。
我们再来看本书当中描述的一个知识分子海明威。在作者看来,海明威是一个特别喜欢撒谎的人,在创作上,他写道:“最优秀的作家都是说谎者,这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他们这一行的主要工作就是撒谎或是虚构……他们经常是无意识地说谎,当想起自己的谎言时又会深深地自责。”
在自传《流动的圣节》,他常常对自己的父母及姐妹们编造些无中生有的东西,有时并没有明显的理由?
比如他说自己的妹妹卡罗尔在12岁的时候被一个性变态狂强奸过(根本不是真的),后来又说她离了婚,甚至说她已经死了(其实她幸福地嫁给一位名叫加德纳的先生)。
其次,在作者看来,海明威令人最难以理解和重复次数最多的谎言中,海明威捏造的关于他在意大利的经历简直是罕见的厚颜无耻,报名参军,但因为视力不佳而未被录用,可在档案中并没有找到有关资料,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实际上,他是一名非战斗人员,而且这是出于他自己的选择。他编造了一个故事,说他的阴囊被子弹射中,而且不是一次而是两次,为此他不得不把睾丸搁在垫子上。他还称自己被机枪子弹击倒两次,但战争揭穿了海明威的谎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