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石佛造像文物推荐

为了更好挖掘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2023年8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物以“讴”文实践团队以“中华文物我推荐”为主题,走进青岛市博物馆,参观青博的“镇馆之宝”北魏石佛造像,探寻蕴藏其中的时代价值与历史故事,感悟传承北魏文化。

分裂割据的政权为魏晋南北朝烙下了深刻的烙印——典章制度变动、民族关系复杂、人口迁徙频繁。而也正是这深层的分裂局面促成了民族大融合与民族文化的交流,北魏时期思想领域异常活跃,一段段灿烂而辉煌的文化、一件件古老而神秘的文物由此而生。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华文物,感受文物的历史温度与传承脉络,“物以讴文”实践团队奔赴青岛市博物馆,实地参观北魏石佛造像,学习和探寻其背后的文物故事。

在学习了大量北魏历史资料以后,“物以讴文”实践团队来到了青岛市博物馆,一探这座北魏石佛造像的真容。一进入入口大厅,两尊高大的石佛造像赫然出现在实践队员眼前——石佛造像约有三人高,静立在馆厅中央,神态安宁,庄严肃穆,可谓令人震撼至极。面对这两尊巨大的石佛造像,实践队员们都自觉降低了声音,默默注视着佛像慈祥的面容。实践队员注意到,后面的游客在进入展厅看到石佛造像后,也都纷纷自觉保持安静,认真地观赏起两座石佛造像。整个展厅庄严肃静,两尊石佛造像与游客们相对而立,目光所及之处,历史的温度也得以被传递。即使对北魏时期背景故事了解不多的游客,也得以从这两座石像沉静平和的面容上一探北魏时期的文化繁荣。

讲解员告诉实践队员,这两尊北魏石佛造像是青岛市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两尊佛造像身高约一丈八尺,俗称“丈八佛”,每尊重约30吨。“你们不要看这两座佛像造型简单,没有里面的那些文物更精致漂亮,这两尊佛造像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的杰出之作,对研究北魏时期国家的社会政治、宗教和石雕艺术史以及山东历史文化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讲解员说完,实践队员们纷纷将目光重新转移到佛像上——“原来这两座看着造型很简单的石像,竟然有这么大的历史价值“、”我一直以为只有那些摆在玻璃橱窗里的精致文物才值得我们去研究,没想到仅仅是两座石像,对我们的社会历史研究这么大的意义!“,实践队员们纷纷感叹道。两座看似简单的石佛造像却能推动我国雕刻艺术和佛教文化研究发展,以物证史,以史为镜,这便是文物发掘与研究所能带给我们的最深厚的价值与意义。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佛像的右手都是微微上扬的,“这样的手势有什么含义吗?”实践队员向讲解员请教。讲解员告诉实践队员,佛像的手势都是右手上扬,施无畏印,表示佛无所畏惧、庇护众生;而左手下垂,掌心向外,施与愿印,表示佛满足众生的愿望,普度众生。听完讲解,实践队员们纷纷感叹这个简单的手势所蕴含的含义之深刻,以物证史,没有学者们对这些文物连年累月的研究,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该有多少会被尘封在历史的橱柜中,不得重见天日!

观赏过两尊北魏石佛造像后,实践队员对这两尊巨大石像的来历也好奇起来——“这样大的两尊佛是怎么能不受战火波及,被完好地保存至今的呢”,实践队员好奇地问道。“这批珍贵文物是在1928年日本人入侵山东之后发现的。当时,这批用草绳缠裹的石佛和石碑因无人管理,一直躺卧在淄河店车站任由风吹雨蚀”。听过文物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的凄惨故事,“物以讴文”实践团队成员也都纷纷沉默不语。“像这样独属于中华文明的文化结晶,有多少都遭受了这样的苦难?又有多少被侵略者永远的毁坏、带离了这片创造它的华夏沃土?”,实践成员再次抬头望向眼前这两尊石佛,石佛嘴唇微张,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实践队员进而了解到,1977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决定将4尊佛造像迁至青岛市博物馆院内,供国内外广大游客观赏。历经风雨沧桑1500多年的丈八佛终于得以被保护在室内并向游客展出,千年文物最后得以洗去蒙尘,重焕新生,“物以讴文”实践队员也长舒一口气。这次青岛博物馆之旅让物以讴文实践队队员进一步理清了北魏石佛造像的历史脉络,学习其历史背景与故事,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文物的一生如此曲折,我们未来的文物保护之路,不仅要加强保护力度,更要挖掘文物时代内涵,讲好文物故事,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中华文化强大的内在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魏石佛造像文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