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而然的教育

教育应是不动声色,自然而然的。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总缺乏耐心,认为直接了当的教育针对性强,又简单易操作,孰不知这样对学生尊严的伤害性也最大。

上周的一节语文课,我领着学生探讨欧阳修的年龄和为什么自称“醉翁”而不是“醉叟”。这两个活动学生们都很感兴趣,学习兴致很高,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翻资料,找诗句,学得不亦乐乎。后面的康和欣的行为与课堂格格不入,一直在窃窃私语,我微笑着看着他俩,他俩发觉了,停止了说话。一会儿,头又凑到一起了。我就不假思索地厉声道:“你俩怎么这么亲密?!”我的威严让课堂瞬间静了下来,学生们看看我,又看看他俩,康而欣的脸似被晚霞映红的西边的天空,把头在课本下埋了又埋。直到下课,俩人的头都没抬起。

那句严厉的批评一出口,我就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错了。不经思考而出的那句直接的批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这是一种基于侮辱性的批评教育。“亲密”多刺耳的词语,初中生对这类词语最为敏感。这种教育方法不会让学生改变错误,只会增加他们对我的讨厌甚至憎恶。

反思我的教育方法,太急功近利,也不讲究策略。当时课堂气氛那么好,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如果我表扬一些积极学习的学生,让康和欣发现自己的课堂行为是错误的,受到学生们的感染,进而能改变自己的行为。

早恋,是老师们最头疼的、也是最难处理的事。我看过李镇西老师巧妙地处理早恋的一个教育故事。“那年李镇西老师教高一。一天晚上李老师抱着作文本由一楼办公室朝四楼教室走去,准备利用晚自习辅导时间给学生讲评作文。刚走到二楼拐角处,便看到他班一对男女在不远处的角落里拥抱,因为他们很投入,所以并没察觉老师即将走近。怎么教育这两个学生,李老师很为难,装作没看见,是自己的失职。当面批评,会让两个学生难堪。

李老师手一松,作文本便哗啦啦掉了一地,李老师赶紧蹲下埋头捡作文本。声音惊动了两个学生,他们跑过来帮李老师捡作文本。作文本捡好后,他们和李老师一起进了教室。教育还没开始。这件事搁在李老师的心里,一直找机会教育两个学生。

一周以后的语文课,是单元小结。那个单元的课文是女性专题。在总结单元课文时,李老师谈到了女性的命运,谈到了尽管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男女智商并无明显差异,但古今中外杰出人才中女性所占比例较低。就和学生探讨这个问题,最后得出女性过早地关注自我,往往把自己的命运都交给了男性。而所有的杰出女性都能超越自我,视野开阔,胸襟博大,比如居里夫人……那堂课李老师没有一句话涉及早恋,更没有含蓄地批评谁,但内心的目的很明确:希望那个女生能想到自己。

李老师不露声色的教育达到目的。那个女生触动很大,和李老师进行了交流。

李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智慧是我们应学习的。教育应在维护学生尊严的前提下开始。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给我们的最后一条建议便是“保密”,即教师的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写道:“假如一个人处处感到和知道别人是在教育他,他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完善的能力就会迟钝起来……”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故事让我知道,真正的教育效果,总是发生在自然而然的情景中。教育者的教育目的一定要非常明确,而教育过程则一定要不露痕迹。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然而然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