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名校的文凭,比不上4000的月薪

前些年,我们提到农村小学,往往第一印象就是破旧的校舍,尘土飞扬的操场,石板拼成的桌椅,拿着微博薪水的编外教师……

其实这种现象现在基本不存在了。一些不必要存在的乡村小学,已经撤掉,依然保留的学校,都有各种建设技术标准,国家会拿出专门的资金,建教学楼、宿舍楼、操场,购置各种多媒体设备、教学仪器,还会给乡村小学配备正式的教师,并给予在村里教学的老师额外的补助。

作为一个经常去农村的公务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目前在农村,最好的房子,一定是村里的学校。

但是把学校建好了,把老师配齐了,是不是能给农村的孩子们,一个光明的未来?答案是:不能。

空心化的农村,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上,孤单的唱着“独角戏”。如果你去过比较贫困的村子,你就会发现,农村的空心化程度,远远超过了你的想象。而孩子的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家庭角色的缺位,是无法弥补的。

而农村的孩子,往往父母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这一辈的人,对孩子只能做到让他迟报穿暖,至于心理健康,他们没有这个概念。农村的孩子,心里问题发生的几率很高,有的飞扬跋扈,有的有沟通障碍,有的存在反社会人格,这都跟家庭角色的缺位,有很大关系。

反智主义盛行的农村,孩子想读书,是会被指责“不孝顺”的。有一个观点在农村非常盛行,那就是“读书无用论”。关于读书,农村人最喜欢讲的段子,就是“老张家那小子,初中都没毕业,现在在北京开奔驰,你就算读了博士又怎么样,还不如早点去打工挣钱。”农村人嘛,他不会去看统计数字,也看不懂,这种屌丝逆袭的个例,就像一针兴奋剂,打在他们的心脏里。在这种氛围里,有很多天资聪颖的孩子,在学校读着读着,就辍学了,南下,找一家工厂,打工挣钱。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这里,名校的文凭,比不上4000的月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