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的生活原型

享乐主义

前面我们讲到,贾家娶媳妇都是很重视当时的家庭地位和社会背景的,但是所有人看下来我们却发现贾蓉的媳妇秦可卿,却是从养生堂抱养的野婴,这和当时贾家的地位极其不匹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根据专家的考证,《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叙性和自传性的作品。书中的主要人物都能找到生活原型。曹雪芹就是把这些原型上升成他小说中的人物。尽管创作中有想象和虚构的部分,但《红楼梦》里面的这些人物既和曹雪芹自己家族中的某些人物惊人的相似。这又该如何解释呢?书中哪些人物是有原型的?这对揭开秦可卿的真实身份有什么作用呢?

《红楼梦》它是一个可以拿出很多证据证明他是一个写实的作品,一个带有自叙色彩的作品,是一个写人物从原型出发的作品。简单来说贾宝玉的原型就应该是曹雪芹自己,我们以后会涉及到这个话题,他可以展开来分析出很多东西,我们就先不分析贾宝玉的原型,先分析贾母的原型。

贾母是有原型的,何以见得呢?

大家知道曹雪芹的祖父是曹寅,曹寅的妻子是李氏,李氏是李煦的妹妹,李煦是当时曹寅当这个江宁织造的时候的苏州织造。他们两个是江南金陵地区的两大织造,而且的康熙皇帝很宠爱他们,还经常让他们两个的轮流分管当地盐政。并且康熙还让他们俩个 当特务,就是除了他们的本职工作以外,还让他们密报江南的一些情况。特别是明代的遗民,有什么动向啊?当地民间对朝廷的有什么议论等等。

那么在小说里面我们就发现贾母他把李氏划为性史。那么贾母例子很多,我们都不一一举,我们就来看看几个就好。

大家都知道贾母是一个享乐主义。荣国府有一次过元宵的时候,家里请了说书人来说书,她听了一会就说,你们那根本都不行,说别人破陈腐旧套。然后她就给他们讲她家里当时怎么演戏的。因为中国戏曲是大写意,有的是虚拟的,比如弹琴,他比划几下就表示弹琴了,但是贾母说以前她们家演戏是真琴上台,而且还举了很多例子。

比如说元代王实甫的作品《西厢记》的《听琴》,又说了一个《玉簪记》的《琴挑》,《玉簪记》是明朝高濂的剧作,当时也很流行。她说还有《续琵琶》,《续琵琶》是写蔡文姬的故事,里面要一边弹一边唱《胡笳十八拍》。她说像这些戏她们都是请会弹琴的演员,在台上真的弹琴。可想而知当时贾母娘家富不富裕?肯定相当富裕。

那么这个《续琵琶》是谁写的呢?你去查这个中国史料,你很难查到,是一个几乎没有公开演出过的剧本,也很不流行,但是这个剧本是曹寅写的,你去查资料可以知道。当时这个《续琵琶》只在曹寅自己家和李煦家演过。这个例子就证明贾母的原型就是李煦的妹妹,否则曹雪芹在写到这么一处很偏僻的地方提到《续琵琶》,而且只在曹家和李家演过。

另外书里面交代史湘云是贾母她娘家的人,书里面透露出她有两个叔叔,都是封侯的,地位很高。一个是保龄侯史鼐(nai),一个是忠靖侯史鼎。而且书里面也说得很清楚史鼐是哥哥史鼎是弟弟。书里面设定贾母性史,所以她两个侄子也性史。如果你去查李煦家的这个家谱你就会发现,李煦的两个儿子,老大就叫李鼐,老二就叫李鼎。可见《红楼梦》是有原型的,贾母的原型就是曹寅的妻子李氏。

那么贾政有没有原型呢?说起来了就更有意思。现在大家想一想有一件事情很古怪,很多读者都很粗心,不仔细推敲,也有人一推敲就画了很大的一个问号。贾赦是贾母的大儿子,而且他还袭了爵。根据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他是长子,荣国府的庭院应该由他来住,他应该侍奉贾母,怎么会让贾政住呢?这怎么解释?

我们再看贾政,他根本就没有袭爵(当时规定袭爵只能传给长子)。当然书里面也写了,贾代善死了以后,皇帝立即就让贾赦袭了爵,皇帝很顾念贾家在开国当中的功勋,然后皇帝问贾家还有没有儿子,就立即引见。一看贾政也很喜欢,但是也不能给他封爵,于是就赏了他一个主事的头衔,让他入部习学。后来就让他当了一个员外郎。什么叫员外郎?不大不小,折合成今天的官职无非就是个副部长。

而贾母自己的大儿子明明是一等将军,他不让大儿子跟他住,却让二儿子,还让贾政和王夫人在荣国府中轴线的正房大院居住生活,怎么回事?

这贾赦就更奇怪了,不伺候妈妈不说。书本第七十五回写中秋,当时贾家已经是风雨飘摇了,贾母就组织了个团圆夜。团圆夜你会发现这个座位的次地很奇怪。贾母的右边坐的全是跟她直系的人物,如贾政、贾宝玉、贾环、贾兰(以前右边为大)。按逻辑贾赦封了爵,好歹也是一个将军,又是老大,应该座右边第一个才对啊!但是贾赦却在左边,左边除了贾赦还有贾琏、贾珍、贾蓉等这一系列旁系的人物。为什么呢?这怎么回事。

请看下篇:人物原型

未完待续……

图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楼梦》中贾母的生活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