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下【英】乔纳森•艾特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序曲)

    内阁同僚卡林顿建议采用香港同样的回租方式,被拒绝。

    采取海军删减开支的政策。

    阿根廷政府擅自登陆却未被警告,使其得意(失误)。

    阿根廷军政府武力入侵,海军上将亨利·利奇爵士组织战队出军,首相坚决拥护这一乐观行为,导致错失良机。

    内阁从集体支持到大家找退路而反对,英国在联合国取得了道德优势的胜利。

    美国持中立态度,“在我看来我们有机会做点好事,我们必须做的就是让两个打架的人离开酒吧”。

    美国劝说英国终止舰队军事行动,阿根廷撤军,形成临时政权。未说服玛格丽特却说服了她的外交大臣。

    战争内阁与外交大臣统一战线,使其与首相面临隔阂,幸而阿根廷政府拒绝了这一建议。美国舆论导向倾向于英国,从而改变了美国的中立态度。

    玛格丽特拒绝了回租这一方案,却又没有策略应对侵略行为。幸而海军上校的出现拯救了这一局面。

    失误:拒绝了回租,且错过了警告机会。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爆发)

    我们绝不能为了图省事而轻易出卖自己的底线原则。

    “国内任何一位政治家都绝不可能像你一样有勇气冒这个险并取得成功”。

    她陪着黑格组织的外交游戏,因为想要赢得战争她必须让别人看到她外交方面的努力。

  军队第二次成功登录,阿根廷军队撤退。

打仗后

    国内热情高涨,玛格丽特地位上升,在失业人口300情况下安抚民众。

    致力于改变国家的医疗体系,使参保人员 为医保体系多贡献资金。因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枝节根脉都要改革,会带来剧烈变动,从而导致改革本身根本不可行。

    这位冲劲十足,不知疲倦,不肯停歇的首相突然看到,在她实现目标的路上的确存在障碍,硬着头皮冲破这些障碍毫无意义。

    企业私有化(民营化)改革。

艰难连任

    解散重组内阁。

    攻克险阻是首相的事,可惜在未来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她根本没关心过此事。

    不愿意与议会的追随者共进退的首相终面临的困境必然比他们想象的惨。

    外交大臣的辞职。

在沙特阿拉伯为英国而战(前期)

    为阿拉伯提供战斗机从而增加资金流动。

    通过给予阿拉伯秘密渠道的非官方消息而拉近关系,建立跳过体制的口信传递渠道,避免儿子马克的为赚取利润的插手。

    我凭经验告诉你,上将先生,没有什么东西能自己把自己卖出去。

    媒体虚影指责儿子马克从中获利。

工会与矿工

    斯卡吉尔鼓动罢工,却犯致命错误导致注定失败,而撒切尔任命的麦格雷戈却屡次在宣传战上失败。

    哈特用自己的民间情报局为首相提供民众情报。

与里根的特殊关系

    玛格丽特由于童年经历二战,所以性格中有浪漫爱国主义情怀,亲美理想主义,对军人的勇气的崇拜和对丘吉尔大手笔规划政治的向往。

    收敛性格迎合里根。

    对里根的粗线条办事风格并不完全赞同,但撒切尔的迎合使得英美关系深化给英国带来好处。

冷战缓和

    和戈尔巴乔夫都有坚定的信念与过人的天资,既能与人唇枪舌剑又能确保辩论不会演变成个人的口角恩怨。

不满之声

    玛格丽特帮助身处困境的新人,却因性格喜欢分而治之,出风头使得大臣先后离职。

    由于她的专横,导致虽政策广受好评,但群众却并不喜欢“这个血腥的女人”。

第二次连任成功,进入第三任期

  尽管民意调查显示首相几乎不可能在大选中落败,她的竞选活动开端却进展缓慢,并不顺利。

  这次重组却创造了一个功能紊乱失调的内阁,其成员对于他们的领袖人物已完全心灰意懒,并最终在三年之后背弃了她。

  在前两个任期里,她对这一大块国家政策领域仅尝试进行微调。诺曼·福勒曾调整了住房补助、收入补贴以及其他一些津贴申请资格的规章制度,从而使那些“应当受到帮助”的群体——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有孩子的家庭——获得帮助,并因此牺牲了那些“不应获得帮助”的群体——即那些年轻失业人员的利益。但是这些调整并未对每年高达400亿英镑的社会保障金额支出起到任何缓解作用,这一数字自1979年以来较之前已激增了40%。

    如果她是美国总统,按宪法规定和政府的立法机关分权而治,她面对的问题要少得多,但是英国首相必须和内阁及议会系统协同治理国家,但玛格丽特却越发忽视这两大权力核心。

  玛格丽特·撒切尔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个性要强、好与人争辩的领袖人物。她的做事风格生硬粗暴,但效率很高。她的同僚一旦意识到她对有益辩论中的针锋相对,短兵相接有着如此浓厚的兴趣,他们通常都会接受她的雷嗔电怒,即使有时是不公平或者不合理的,把它看作是她性格的一部分。在前8年的掌权岁月中,她与他人的辩论充满激情,却不含任何仇怨的成分,因此众人也更容易接受她的这一性格。

  然而在第三任期,这种情况却变了。她不止变得更加尖刻、更加无理,而且对两名最重要的高级部长,她滋生出一种私人间的仇恨。这不仅使她与他们之间的工作关系日益恶化,而且埋下了不愉快的种子,损坏并最终断送了她的首相生涯。

  没有坚信自己的判断,而选择与财政大臣关系的妥协,同意了调整利率为欧洲同一水平,导致国内通货膨胀。

  她转向欧洲怀疑主义的同时,也变得更加傲慢自大。她的首相任期已接近第十个年头,对不同政见也越来越难以容忍,尤其是她最重要的高级同僚的不同政见。但是这些分歧还没有成为特别棘手的难题。

  如果她接受丹尼斯的要求,在10年首相生涯之后退休,那么她将光荣地离开,得到的公众赞誉声令其他任何一个唐宁街10号的当权者都难望其项背。但是她头脑中的最后一个念头就是不能放弃她所热爱的工作。她对于政治以外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因此决心要留在权力之巅上。

  开除十年的外交大臣,引起争议。

为英国而战(最后高光时刻)

  萨达姆侵略科威特,尽管玛格丽特·撒切尔大多数的举措都只是局限在秘密的外交接触和军事准备方面,然而她在反抗萨达姆·侯赛因的第一次海湾战争早期所做的贡献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之前马尔维纳斯群岛冲突中的经验加强了她的信心,因而当涉及提前几步制定战略举措方面,她表现得游刃有余。她采取的三个抢险步骤应当予以特别关注。

  在整个中东地区,玛格丽特·撒切尔都因为侵略科威特时西方做出回应的速度之快、力度之大而受到赞誉。她的国防大臣汤姆·金在军事力量集结准备就绪的早期曾对此地区做了访问。“海湾地区的统治者们都很确信是因为她在艾斯本说服了布什总统迅速出击,才使得萨达姆·侯赛因没有进攻沙特阿拉伯”[8],他回忆道。

1  990年秋天议会对于国内事务的关注程度达到了狂热的程度,而首相为战败萨达姆·侯赛因所做的准备工作只被看作是枝节性的小问题。但事实却是英国、美国和他们的盟友决定要恢复科威特的合法政府,不仅意志坚定,而且为此做出了充分的准备,这应该被记录在史册上,作为玛格丽特·撒切尔最辉煌的时刻之一。

被内阁暗算导致下台

  带领整个英国政治系统都坚定地拒绝欧洲货币联盟和它的后续机构。

  在最后的一轮选举中,由于第一次投票差异不够,所以进入第二次投票,这无异于告知胜算极小。但由于内阁成员斩钉截铁的鼓舞让撒切尔没有选择退出,而且迎接第二次投票。

  但正是内阁扼杀了玛格丽特·撒切尔挺过这一关的机会。他们的动机很复杂。有些人因为开始不喜欢她所以想让她出局;其他人认为鉴于当前逐渐衰退的支持率,他们只是给了她唯一现实的建议;少数几个认为一旦她下台,他们在道格拉斯·赫德或者约翰·梅杰的带领下阻止海瑟尔丁,并且保住自己工作的概率更大。只有少数几个视首相为其伯乐的人仍然保持忠诚。

  玛格丽特·撒切尔作为首相对下议院发表的最后一次演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一上午的眼泪洗礼之后,她在下午的时光里收获的全是荣耀。她就仿佛是歌剧中的女主角,歌唱她最后一个、也是最伟大的一个角色,在她最后的一次演出当中挑战所有的最高音。她在辞职的当天做到这一点,是对政治信心和勇气的一次奇迹般地展现。那些当时在议事厅里出席了这一场合的人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时刻。

  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感觉。那就是一种对于这个国家命运的感知:几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和经验都告诉我们,当原则需要被维护,当善良需要被支持,当邪恶需要被战胜的时候,英国就一定会拿起武器。正是因为我们站在正义的一边,从来没有在困难的决定面前退缩过,因此这个下议院和这个国家今天才能够对这个政府充满信心。

回顾

    政界生活本身就充满了凶险,但是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下台是现代历史上首相遭到毁灭的最骇人也最丑陋的一次事件。它暴露出了保守党最丑恶的一面——惊慌失措、背信弃义、阴险狡诈、报复心理和全然不顾选民权利的傲慢态度。

    那个重要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位在职的首相是否应当因为政党内部的派系之争而被革职?在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事例当中,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她是一位有着出色声誉的领导人,曾在连续三届的领袖选举中获胜,担任首相之职。如果她要被推翻的话,做这件事情的人应当是选民,发生的场合应当是在大选当中。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创造了蝉联三届,任期长达11年之久的记录的女首相。英国自19世纪初叶利物浦勋爵连任三届共15年以后,再没有任何一个位首相有过如此之长的执政时间。她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其所推行的一套政策而被冠之以“主义”和"革命“的首相,也是20世纪最优秀的首相之一。撒切尔夫人曾四次访华,1984年与中国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为香港回归奠定了政治基础。于2013年4月8日早晨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

你可能感兴趣的:(《撒切尔夫人》下【英】乔纳森•艾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