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没有一个爸妈,要花20年去养一个杀人犯。”

作为一个感性的人,看剧的时候很容易被打动,上一次哭是因为苏大强买习题集,这一次是因为一部现实题材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

一开始是奔着贾静雯和吴慷仁(被他在《一把青》里饰演的郭轸圈粉)去看的这部剧,看完之后惊喜的是这部剧对人性善恶的深度探讨。

该剧以2014年台北捷运随机杀人案为原型,讲述了凶手李晓明在电影院开枪随机扫射造成9死21伤的惨案。

编剧的高明之处在于展现了这起无差别杀人案中不同身份、持不同立场的人的故事。本篇文章主要想聚焦加害者即李晓明家属背后的故事以及原生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

“解决伤害最好的方法是善后跟预防。”

李晓明犯下如此恶行,死刑在所难免。但律师王赦希望能尽早查明他行凶背后的真相,并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然而他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大众的理解,反而斥责他为杀人犯辩护,受害者家属甚至当众对他泼粪。

第一集的片头里有 YouTube 上的网友对这件事的评论——“为什么要帮这种人辩护啊?”“屎尿人渣代言人”……

多么像每次社会上出现恶性案件之后,微博上出现的评论:

“杀了人就应该死,不想听他背后的故事。”

“又开始为加害者找借口了吗?”

“我不想听那么多为什么,死刑谢谢。”

在大众看来,完全没有必要为人渣辩护,没必要了解凶手的生活背景和心路转变历程,直接判刑就行了。

就像石原里美在《非自然死亡》里饰演的法医三澄美琴所说的:“我们不明白犯人的心情,也没有必要理解你,对你不幸的出身毫无兴趣。”

可是这真的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吗?法律难道要被舆论和民愤所绑架吗?一个案件仅仅判刑就结束了吗?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去了解凶手为什么会犯罪呢?

“全天下没有一个爸妈,要花20年去养一个杀人犯。”

知道儿子犯下罪行之后,李爸李妈倾其所有赔偿受害者家属,在媒体面前下跪当众道歉。

可是大家并没有原谅他们,公众默认凶手的家人也要受到株连。

赖以维生的面馆被砸、恐吓电话不断,过得战战兢兢,无奈之下他们搬到了亲戚家住。

原本有着美好前途的女儿李晓文从大学辍学,并改名李大芝隐姓埋名地独自闯荡,李爸成天酗酒,李妈在大热天还戴着口罩在海边卖粽子,生怕被别人认出来。

一家人像见不得光的老鼠,彷佛被剥夺了活下去的权利。

当律师王赦找到李妈想要更多地了解李晓明时,李妈妈无助地说道:“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个20年去养一个杀人犯。”

她弄不明白,同样是缺少陪伴,家庭教育缺失,为什么女儿那么优秀且不用操心,儿子却做出如此恶行。

她也弄不明白,小时候很乖、嘴很甜,害怕邻居家的狗,阿嫲杀鸡的时候还会哭的儿子怎么会去伤害别人。

她自责如果当初不开面馆去卖早餐是不是就有更多时间陪孩子们,如果没有叫儿子去读商科而是念他喜欢的机械系,说不定他会更开心。

可是时光不能倒流,况且儿子的遗书里是这样写的:“坚持要做一件大事,是我对自己的期许。如果人生再重来一次,我应该也是一样的选择。”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有学上就可以了。

他们也错把放任不管当作是给小孩独立自我成长的空间,关键时刻没有及时做出引导,不尊重孩子的喜好和重大选择,忽视心理健康,等孩子出了问题才追悔莫及。

图片发自App


“我一定会是一部好电影,有好结局的那一种。”

剧中还有一个因为原生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导致构成社会威胁的人,也就是应思悦的弟弟应思聪。

应思聪原本是个年轻有为的导演,获过国际大奖,然而工作受挫以及女友自杀等事情让他精神崩溃,被诊断患有思觉失调症,也就是俗称的精神分裂症。

有次他带着摄影器材闯进幼儿园拍电影却被误认为精神病挟持儿童,弄得人心惶惶。另一次还差点用碎玻璃伤害到医生宋乔平。

但其实他的问题不仅仅是工作压力大和失去心爱的人所造成的。

他明明很乖很听话,却被自己的妈妈所抛弃,还说他是拖油瓶,带着没用的他就不会幸福。他和爸爸、后妈以及姐姐和弟弟之间也缺少交流,日子过得比较压抑。

他像个孩子似的哭着问医生:“为什么,为什么是我?”

医生回答:“可能因为,你比较勇敢!”

不过好在最后他病情好转,脑子里也没那么多人和他说话了,还通过给出版社提供画稿实现自己的价值。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这个世界没有标准答案。善良的人可能会释放没来由的恶意,作恶的人也可能心存善念,善与恶的边界并不明晰。

不标签化“坏人”和“精神病”,重视家庭教育,或许这个社会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全天下没有一个爸妈,要花20年去养一个杀人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