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某月某日,周末。穿过大半个北京来到六环外的农家小院,天空如洗般蔚蓝剔透,几朵雪白的云彩很质感地飘在天上,宝宝说白云太像棉花糖了,好想咬上一口。
就在雨后的北京城北,久违的蓝天白云之下,第二场家庭作品研讨会又开始了。
这次研讨会的作品有:
宝宝的《阴影》;
妈妈的《甘蔗》;
爸爸的《童年及以前的时光》。
阅读环节明显不如上次来地认真,但宝宝还是夸张地大笑了几声。
吃货宝宝老是惦记着野外烧烤,要不是爸爸拉住了她,她就要放弃发言了。为了表示不满,她首先对爸爸的作品开炮了:你在作品里侮辱宝宝!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此处有人答应她明天超市任选三种零食之后,宝宝才坐下来重新评价作品。)
《童年及以前的时光》写得还是好看、好玩的!还可以写的更好点。
妈妈的《甘蔗》嘛,有大量的错别字。你为什么不吃甘蔗呀?不理解。等妈妈解释了对甘蔗复杂的怀旧、感恩情感,宝宝欲言又止。
妈妈重新拿起作品,说《阴影》很好!首先是宝宝自己编的故事,想象力丰富,体现了父母、孩子、姐妹之间的感情,故事完整清晰。对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难能可贵啊!不足的地方是缺少细节,大多是写出来的感受,不是让人体会出来的感受。
玮同学终于拿出了让宝宝看得懂的一篇散文,《童年及以前的时光》故事写得挺有趣,非常有意思,用词很好。但是前后不太照应,前面N多特点,后面都没有写出来(此处有人连忙辩解,这只是其中的幼年篇,下次还有童年部分闪亮登场)。
爸爸清了清嗓子,开始评价作品。宝宝的《阴影》是一篇很好的小说,还配了插图,很不错、很切题。感觉有摹写的成分,这是上篇,期待作者下篇是如何让主人翁走出阴影的。
敏同学的《甘蔗》这篇随笔取材很好,但写的粗、不精细,没有用心写,错别字多(此处有人辩解:这两天工作太忙了,没有推敲,五笔盲打容易出别字),用词不精确,对甘蔗的复杂情感没有表达出来。
接着是打分评价,这次宝宝的算的特快,马上公布了结果:
一等奖:《阴影》
二等奖:《童年及以前的时光》
三等奖:《甘蔗》
显然大家今天都不在状态,此次会议草草结束,宝宝急忙奔向她的美食。
城外的风景很精彩,研讨会开的很无奈!
附参研作品:
阴 影
(上)
可可曾经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在妈妈的怀里陶醉多年。爸爸也很有钱。但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半年前妈妈因生妹妹得了病,在妹妹还没有一岁的时候去世了,可可这个可爱的6岁小女孩弱小的心灵受到了打击,爸爸更是悲痛万分。妹妹叫爱爱,她真是一个小可爱,大大的迷人的眼睛,还有一个樱桃小嘴,乐起来象一朵花儿。
受到打击的可可谁也不理了,只是喜欢呆呆的站着。而这时爱爱已经会说话了,每当看到姐姐发呆,她就跑过去问姐姐各种希奇古怪的问题,可可懒得理她。过了一段时间,妹妹突然不问可可问题了。她也象可可一样呆呆的坐在她的婴儿床上。
可可开始担心妹妹了,她才那么小啊!其实可可并不讨厌妹妹,只是妈妈的走让她心里有了太大的阴影。而且她现在就只有两个亲人(因为爸妈都没有兄弟姐妹),可可就把对妈妈的爱全部转移到了爱爱身上。可爸爸不这么想,他觉得是爱爱夺走了自己的妻子。
从那天起,可可就开始耐心的跟妹妹说话,回答她的各种问题,还给她讲妈妈讲过的故事。
有一天,她给爸爸说不上学了,她要自己照顾妹妹。爸爸没有心情,也不理会她们。
晚上可可安顿好妹妹,想:爸爸讨厌爱爱,她已经没有母爱了,不能再没有父爱了呀!于是她决定将爸爸从失去妈妈的阴影中拉出来。
甘 蔗
领着女儿走在街上,看到有卖甘蔗的。“妈妈,我要吃甘蔗。”看到粗粗的、短短的、一节节的甘蔗,顿时生出一阵异样情绪。拉住孩子的手说:“别买了,这种甘蔗不好吃”。女儿不干,拉着我不走:“你都不尝一下,怎么知道不好吃”?我说:“我小时候吃过各种甘蔗,这种不好吃”。我对甘蔗的感情不是小小年龄的宝宝可以理解的。
从我有记忆的时候,家里就种甘蔗。最初种的量很少,纯属给自家孩子吃的,但甘蔗象小麦似的,种一颗能发出好几颗,平均一颗能长出6、7颗。在小孩子吃不完的时候,就拿到会(农村的一种比集市大的交易场所)上去卖。大人们发现,甘蔗很好卖而且价格还不低,于是就成了当地一种主要的经济作物。甘蔗的经济价值被发现后,就越种越多了。
再大一点的时候,就是每逢赶会的日子,我们会在天渐黑的时候,眼巴巴的等爸爸妈妈回来:一是担心他们的安全;二是等待他们卖了甘蔗买回来的零食。等天黑透了爸爸妈妈还不回来的时候,对他们安全的担心就大于了对食物的期待。忐忑不安的心直到爸爸妈妈进门才放下来。
上了小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了。在爸爸妈妈回到家开始吃饭的时候,就帮他们清点买甘蔗的钱,大大小小的,新新旧旧的纸币和硬币堆在桌子上,计算出总数,算算一共卖出了多少钱。过年的新衣服,新学期的学费就有了着落。
上初中了,家里的负担就更重了。一是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二是学上的年级高了,学费也越多了。甘蔗种的也就越来越多了。能卖甘蔗的会就那么几个,必须加大卖甘蔗的人手才能卖出更多的甘蔗。哥哥上了高中,离家远,而且不太容易请假了,我就加入了卖甘蔗的行列。虽然很早就知道卖甘蔗的辛苦,要早起,要把上千斤的甘蔗运到会上(一般30-40公里外的地方),要叫卖等等。等到自己真正的参也了卖甘蔗,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艰辛。
三点半左右,还在睡梦中的我就被妈妈的叫声叫了起来,穿上衣服到院子里一看,爸爸妈妈已经装好了车。本来我是让妈妈叫我起来一起装车的,妈妈为了让我多睡会了,就和爸爸装完车才叫我起来。简单收拾下就出发了。
从家里出发,要穿过一座县城。刚拐进刚进县城的一个柏油路上,迎面来了一辆大卡车,明亮的灯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睛。爸爸赶紧朝边上打自行车把,哪知在靠进路边的地方有一块大石头,自行车一下撞在大石头上,瞬间自行车倾倒在地面上。后面拖着的地排车的惯性加上我和妈妈的自行车在两边牵引的力量,滑行了二十多米才停下来。爸爸的右手垫在自行车把底下就这样滑行了二十多米,手背满上划出的一道道的血痕,血滴顺着手背往下滴。我很紧张,着急的说:“怎么办,别去了吧,或者先找个诊所包扎一下再去”。爸爸深思了一会:不行,现在根本就没有开门的诊所,去晚了就找不到好地儿了(摊位要占一个好的地方才能好卖些)。妈妈说:“看起来伤得很厉害,要去不医院看看,肯定会开门的”。爸爸犹豫了一下:还是算了,去医院要费去很长时间,还得费钱。转向妈妈,你有手绢没,包上就行了,能止住血就行。妈妈掏出手绢,紧紧的勒住流血的地方,然后系上了。我心里有点紧张,有点害怕:行不?行,没事。爸爸挥了挥手,重新系好绳子上路了。
那天的甘蔗卖的很好,单价高,卖的钱也多。但我始终担心爸爸的手,妈妈也一再让爸爸先去诊所包扎,爸爸一直说没事。第二天看到妈妈清洗手绢一盆盆的血水,看到很多天后爸爸手上才掉的疤,我明白不是摔的不严重,是爸爸怕耽误时间,不舍得去医院是怕花钱,为了省出钱来让我们有机会去学校学习。
后来还跟着爸爸妈妈卖过多次甘蔗,也受到大大小小的伤,这些伤比起第一次爸爸的手上的伤都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爸爸妈妈的勤劳和坚持中,在一棵棵甘蔗的支撑下,我们三人都顺利的上了高中,上了大学。
然而,我对甘蔗却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感情,不愿意吃,更不愿意买。就象面对家里辛苦劳动了一辈子的老牛,年老的时候不愿意面对它的死亡,更不愿意杀了它吃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