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红楼梦》有感 - 草稿

  当我再一次拿起这本书,不免让人伤心。“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别名《石头记》共一百二十回,一般认为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由其他人续写作者就难以考证了。这是一本带有奇幻色彩的小说,它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的故事。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淋漓尽致的描绘了封建家族中闺阁佳人的百态人生,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它所涉及的比较广泛,从中深刻地揭露封建社会末世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封建贵族的本质特征和盛极必衰的历史命运。

  文中贾宝玉就是反封建的典型代表,他是荣国府衔玉而生的公子,前世真身为神瑛侍者。作为女娲氏炼补天所剩的唯一一块石头被遗弃在青埂峰下,对一僧一道所说的红尘所打动,便去了那温柔富贵乡走一遭,成了贾政和王夫人之子戴的那块玉。身为嫡派子孙,家族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做官。可他却走上叛逆之路,痛恨四书五经,不喜欢看“正经书”,却偏爱《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杂书”。他父亲经常带他与士大夫交谈,可宝玉本就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连其他姐妹或丫鬟劝他,反生起气来,宝玉就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而唯独林黛玉被他视为难得的知己,也只有林黛玉自幼都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他终日与家里的女孩们厮混,爱她们的纯洁,伤悼她们的薄命悲剧。我想他是作者的心灵影像吧!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黛玉和薛宝钗并为金陵十二钗之冠,林黛玉前世是一颗绛珠仙草,这一世降凡历劫,还报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黛玉因母亲离世,寄居荣国府。她生性孤傲,不善处世,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多愁善感,才华横溢。她与宝玉真心相爱,一起葬花共看一本《西厢记》,他们是自由恋爱的追求者,反抗封建礼教的同伴。而薛宝钗是来自四大家族的薛家,薛姨妈之女,她举止得体,谈吐大方,沉着处事,温柔平和,有着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但她思想仍然处在封建社会的礼教中,时不时劝宝玉读书做官。她们身份和性格差异,也使得最终结局不同。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林黛玉离世之时正是贾宝玉娶薛宝钗之际,这样的悲剧,是何等痛心,恐怕只有入红楼者才能体会!为何林黛玉和贾宝玉会到这般田地,是他们的问题吗?不不不,是他们所处的时代所酿下的恶果,反射到人物身上罢了。

  “假亦作真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事情并不是表面看着这样,往往复杂的多。

  读红楼,是困难的。第一遍懵懵懂懂,人物是比较多,关系比较复杂,这就要我们要多读多思考。曹雪芹先生写红楼时所感所想,只有他自己才清楚明白,我们只能从中有所悟有所感,但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关于红楼,鲁迅的评价是:“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当毛泽东谈到《红楼梦》:不看三遍都没有发言权。在他谈中国和外国关系时提到:“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由此可见《红楼梦》对我们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很深的影响力。

  何为经典?就是那些历尽历史沧桑而经久不衰的典籍。作为读者,当你真正进入书的世界,你感到与它融为一体,你便成了其中的一员。你会因林黛玉的遭遇感到同情或流泪,你会对王熙凤的精明和算计感到厌恶或咒骂,你也会被晴雯的豪爽、直白的性格所吸引,在那个时代还能真正的做自己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

  走进红楼梦,就像是做了一场极长的梦一样,说不出来是美梦还是噩梦,但一定让你体验一场不同寻常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红楼梦》有感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