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3《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八

阅读内容:156—178

内容摘抄:

                暴力倾向

        一、发泄

      他们心里总是窝着一肚子火,找个出气筒就要发泄,主要是心理问题。应赶在下次施暴前,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只要他们的暴力行为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就尽量不要给处分,但必须让他们向受害者道歉,赔偿人家损失。

      二、恐惧

      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是在欺负自己。规劝父母创造安定的家庭环境或者解开童年的心理疙瘩,通过心理治疗,减少他们的攻击性。

      三、语言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

      老师要教他们如何表达,怎样与别人交流。他们的能力没有提高,找不到别的方法,他们为了生存也只能出此下策。

        四、习惯性暴力

        家长习惯性暴力,孩子耳濡目染,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教育这种学生除了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之外,一定要想办法向他证明,让他明白:友好胜于争斗,文斗胜于武斗,不可轻易动拳头。

      五、讲哥们义气

      关键帮助他们克服无原则的哥们义气,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自己吃亏。

        六、表现自我

      关键帮他找到一条路,使他能够用正当的手段、干正经事出风头。

        七、称霸

        教育这种学生,首先看他的年龄和成熟度。年龄尚小,还没有失去纯洁和天真,那还是可以教育的;如果年龄较大,社会经验丰富,教育起来就很难有效果了。

        八、嫉妒

      预防方式:不过分表扬那几个学生,否则他们会“树大招风”,尤其不可以在表扬某些人的时候总是批评另外一些人。

      九、报复

      教师一定要注意,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要尽量避免积累矛盾和激化矛盾。

      关注学生的情绪,关注他们的精神状态,这是现代教师的基本功,不可掉以轻心。

      十、图财

      他们多来自于:不良家庭或严重溺爱家庭。及早发现,及早教育,多数可以改正,若多次得手,尝到甜头,形成恶习,要改就困难了,有的甚至可能成为少年犯。

      十一、争夺异性

        关键在于预防,平时要多进行爱情观教育,防止有些学生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

        十二、自卫过当

      平日里的弱者,求援无效,只好背水一战。

      关键在于预防,教师平日必须给老实人主持公道,做老实人的保护者。

                  离家出走

        一、学习长时间受挫

        家长和教师少一点批评指责,多点切实、具体的指点,是孩子有点进步,有盼头,不敢彻底绝望,它是不容易离家出走的。

      二、学习成绩突然下降

      不大惊小怪,采取宽容等待加帮助的态度。这种出走的学生,往往是教师、家长急躁情绪和直线思维方式的牺牲品。

      三、面临留级或升学无望

      做好家长工作,让他们面对现实,保持平静,帮孩子找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

      四、成绩虽好却极度厌倦

      不搞道德说教,不扣道德帽子,不继续拧紧螺丝,而要有所放松。可以考虑让孩子请假一段时间或者休学。

      孩子第一,成绩第二,保住人是第一位的事情。

        五、人际关系不好

        注意关注孩子的情绪,发现孩子总是郁郁寡欢,就应该耐心询问缘由,帮助梳理解决。

      六、应试家庭

      告知家长,及时给孩子减负,双休日带孩子去玩一玩,趁地雷还未爆炸,赶快起掉它。

      七、矛盾家庭

      对家长提出忠告

      八、暴力家庭

      尽量劝解,建议治疗,情节严重的争取社区或公安机关协助解决。

      九、物质家庭

        想转变家长观念几乎不可能,要告诉孩子,将来要过好日子,必须有真本事,切不可有投机取巧之想。

        十、溺爱家庭

        跟家长说明溺爱的害处,具体教他们一些克服溺爱、逐渐控制孩子消费欲的办法。

        十一、专制家庭

        及时和家长沟通,让他们对孩子放松一些。关键在于教师的眼睛不要光盯着孩子的分数和一般表现,而要注意他们的情绪。

        已经出走了怎么办?——先找孩子。

        回来后暂时不提此事,平静后了解事情原委,稳住事态。

阅读感悟:

        面对学生的行为问题,具体问题也要具体分析。相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了解背后的缘由,争取家长的支持,从根源上解决才是王道。表面的压制往往潜藏更大的风险。

      当孩子出现离家出走的苗头要及时发现,及时预防。要求我们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适时干预。同时,要引导家长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如果家长冥顽不化,要将注意力转向学生。保证学生的生命健康为首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0823《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