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档综艺节目中,有两位来自大连的相声演员姜涵瀚和孔陆洋,两个人干相声这一行四年多,赔了四百多万。
姜涵瀚说,当初大连没有相声社,他爸爸问他干一个相声社几年能行?他说你给我五年吧。
结果赔了这么多钱,就连导师郭德纲都皱着眉头说:“少爷,你是怎么想的?”姜涵瀚坚定地表示:“就是喜欢。”
郭德纲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这一对相声新人三点忠告,然后总结说:“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
这句话出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后面两句是“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冯老先生这是告诫后人,早成熟的人不一定有成就,晚通达的人不一定不显达;不能因为年轻而自视甚高,不能因为年老而自暴自弃。
人生是一场谁也不知道结果的长途旅行,不能心浮气躁,更不必急于追名逐利,找准适合自己的节奏,朝着梦想的方向一步一步走就好。
无论未来能不能实现梦想,至少我们没有错过沿途的风景,收获的那一路繁花似锦和云起风来,都会成为人生旅途中最值得回味的一抹亮色。
【1】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
我们都听过才女作家张爱玲说过的那句“出名要趁早”的话,但是我们却并不知道,张爱玲早早出名后的不那么幸福的人生后半程。
1920年出生的张爱玲,从小就热爱写作,19岁考入香港大学中文系后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了处女作《天才梦》。
23岁时的张爱玲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后来陆续发表的为大众熟知的作品,大部分成文于张爱玲30岁之前。
而在人生的下半场,因为各种情感纠葛的不顺心,张爱玲去了美国独居,1995年9月8日去世后一个星期才被发现,那一年张爱玲已经75岁了。
早早出名的张爱玲,却并没有因为出色的文笔,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多少光彩,反而因为自恃才情甚高,导致人生困顿于情感中难以自处。
人生不是短跑,短暂的领先别人,并不代表一定会笑到最后,只有坚持匀速前进的马拉松选手,才会经历触碰红线的那一刻辉煌。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直到30岁才萌发了写作的念头,一边经营酒吧一边写作,两年后才开始专职写作,这一写就是近四十年时间。
他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说,自己把写作当成一份工作来做,才能够从《且听风吟》到《挪威的森林》一路成长起来。
如今已经是七旬古稀老人的村上春树,依然保持着每天跑步10公里,写作4000字的生活节奏,正所谓生命不止笔耕不辍啊!
路遥在《人生》中说,最重要的不是我们在什么地方生活,而是我们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更有价值一些。
人生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一时一刻,而是在人生暮年的时候,回忆往事时那一幕幕的精彩,会让我们更加坚信,人生的每一段时光都不应该辜负。
【2】
始终抱有希望,人生更可期。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希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经常听到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抱怨,人生已经过半,我还有逆袭的机会吗?那种听天由命的哀怨,听起来都让人十分惊恐。
是谁规定三十岁就必须成功呢?要知道人生可不止一个三十年,只有始终对未来对自己抱有希望的人,才会拥有更值得期待的人生。
辩手傅首尔曾在微博说,活得体面,是每一个普通人的英雄梦想,我想对你们说:“总会熬到体面的那天的,平心静气,善待自己。”
这句话就是傅首尔人生前半段的真诚总结,做过广告设计、写过小说的傅首尔,从一个普通的女孩一路跌跌撞撞,想要寻找人生的突破口。
直到2017年,已经33岁的她,以辩手的身份参加《奇葩大会》,把自己积累的丰富的人生经验,用风趣而又幽默的段子表达出来,终于成为大家口中喜欢的“傅妈”。
在迷惘而又执着的追梦过程中,傅首尔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年龄大了,就放弃了自我成长,而是始终相信,未来的自己一定会比现在好。
也正因为如此,她现在才会在记者问她对未来还有什么期待时说:“没有,我对今天的一切都很 满意。以后,我只想做一个温柔的人。”
如果没有之前三十多年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哪有今天云淡风轻的傅首尔?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自己愿意,当下的每一刻都可以。
不要在意今天的你年龄有多大,更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了梦想,那都是借口而已,真正通达成功的路上,从来不分年龄大小。
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有清晰的目标,并且有愿意为目标而努力的坚持,在正确的方法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够逐梦花开。
【3】
年龄不是束缚,而是垫脚石。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青年和老年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前途无量,后者濒临死亡。
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只从年龄上来说,年轻人比老年人拥有更多的光阴去追逐,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一点,就是老年人比年轻人拥有更多的人生阅历。
社会普遍存在一种偏见,认为世界是年轻人的,凡是过了三十岁,甚至放宽一些到四十岁,如果还没有做出一点成绩的话,这辈子基本上也就没什么出息了。
擅长画花鸟鱼虫,尤其是画虾堪称一绝的齐白石,幼年时家境贫寒,砍柴、放牛、种田等什么活都要干,只在12岁时跟祖父上过一段时间私塾。
15岁是的齐白石才拜师学雕花木工,也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直到25岁时,他才正式拜师民间艺人专心学习肖像画。
虽然在画坛开始小有名气,但是齐白石直到56岁以后,大胆突破原有的画风,才让他声名鹊起,最后在他95岁高龄时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
如果年轻时的齐白石,跟大部分一样,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学什么都跟不上的话,那么就不会在当代画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青年时期是增长才智的时期,而老年时期则是运用才智的时期。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而老年人同样有老年人的长处,年龄重来不应该是束缚我们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桎梏。
只要你有决心和信心,并且愿意为之去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毕竟会取得你想要的的收获,而年龄根本不值得一提。
期待每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我们,都能在追梦的路上勇敢前行,追逐属于我们的那一份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