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9

通过心理学学习,做好亲子陪伴

      就像《谁在掌控你的人生》中所写到的:“不要试图和情绪讲道理,小孩子都是重感受的,他们能够理解的道理是很少的;大人讲道理、重逻辑,小孩子重感受。”而我之前与孩子的相处中,缺乏换位思考,总是习惯以大人的思维视角去衡量和指导孩子的行为,是符合孩子身心发展你规律的,也不科学。

      一、目前对孩子教育培养思想的几点认知

      目前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思想我大体上认为有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孩子无条件的爱,爱孩子温柔但有边界,一个孩子内心有无条件的爱,父母很爱他,他爱这个社会;(之前自己都是选择性的爱孩子,爱那个以自我喜欢为标准的孩子)

      2、高自尊带来高自律;自尊水平很高,他的价值感很强,知道自己能够解决问题;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有前两者的前提下,遇到挫折、困难,他能够终身成长的心态,不断地迭代、不断的进步。

      这三根支柱放在一个孩子体内,我相信这个人一定会自我不断的迭代,因为人是一个复杂体,真正能够让这个复杂体发生作用的只有他真正的内在动力,内在动力如果足够足,生命力旺盛、有爱,他才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这就是我通过学习心理学之后,内心底层逻辑的改变,我觉得身边也有更多的人需要如此好的知识学习渠道,所以我们要学习强大,传播这种美好,用心灵温暖心灵,让更多的人因心理学而受益!

      二、培养高自尊孩子,鼓励背后的技巧

      孩子弹钢琴时,我不表扬他钢琴弹的好听,我也不表扬他爱钢琴之类的,我说孩子你知道吗?你今天早上这个行为爸爸很高兴,你说高兴的事开心吗?他问为什么?我说你今天这个行为叫做自律,自律就是一个人能够管住自己,一个人自己能够管住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个能力,你什么事业都能够坚持得下去。

      那其实你表扬的不是弹钢琴这么一件小事,你表扬的是这件事背后的动机,你能够看到的就是孩子有自己的自主能力,所以从那件事以后,他就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自律性的人,他特别喜欢把自己的自律性调动出来。他知道自己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最后能够让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

      当孩子了他的价值观以后,他的自尊水平不断提高,他的自律性才能够相应的提高,从而为自己负责,这就是第2个支柱,所以我们希望家长们改变自己的教育思路就是我们要在生活当中不断的把目光集中在孩子做对的事情上,有很多事看起来做的不对,但是背后也有可能有对的那个动机,这才是我们需要去发掘的东西。

      那为什么我们大量的家长特别喜欢看孩子做错的地方呢?原因也很明显。我们原始的本能,从原始社会一直发展到今天,都是靠焦虑在维续的,所以一个人必须得有一定的焦虑感,你才能够过马路小心车,你才能够下台阶。

      所以这个东西是保护我们从原始社会一直到今天的一个东西,我们内心有强大的焦虑感,我们才能够小心各种各样的事儿,但是今天呢,我们这个社会上没有那么多老虎,没有那么多洪水猛兽,所以能够给我们带来焦虑感的那些外在的生命威胁变少了以后,我们体内的焦虑情绪依然那么多,无处安放,导致的结果是我们关心谁就在谁身上使用这个焦虑感,所以对老人焦虑,对孩子焦虑,对爱人焦虑就这么来的,所以你的焦虑感只是你的本能,如果一个人仅凭本能做事,那你只能适应农业社会。

      人要能够异于禽兽,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你怎么能够跟禽兽越来越不像,这就是你跟你的原始本能对抗的一个过程,所以你要想能够提高孩子的价值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对抗你内在的原始本能,不要整天为孩子担心,为孩子焦虑,看到任何一点是不是想到坏的方向,而要慢慢的换一副眼光,这事儿也不错,这个有前途对吧?这个有什么样的一个背后的原因。

      我最喜欢的就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案例,是有一天看见学校的孩子打架啊,他过去说:“别打了别打了”,分开以后呢,就跟那个大孩子说你去我的办公室等我,被校长叫到办公室了,那个孩子肯定都吓坏了,然后矗在那等着,陶行知进来一看孩子站在那,拿了一颗糖给他,孩子就疑惑:“为什么要给我发糖奖励啊?”陶行知先生说:“我让你到办公室,你就站在这里等我,这是心中有师长;”来再奖励一颗糖,我刚刚去调查了一下,你为什么打那个小家伙呢?因为他欺负女同学对吧?所以你这个行为呢,叫见义勇为,值得奖励;孩子这时拿到这两颗糖,开始结结巴巴的说:“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我不应该动手打同学,校长我错了,我太急了,我下次再也不打了”;再来一个,为什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吧?这个改了就好,所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行了,去上课吧。三个糖,你想想看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这辈子会不会忘记这件事儿?

      陶行知先生帮助孩子塑造了哪三个行为呢?

      第一个行为叫做尊敬师长,第二个行为叫做见义勇为,第三个行为叫做知错能改。

      还有一本书特别有意思,介绍的是:我们从小被父母揍啊,被父母打导致的结果根本不是我们变得更乖,而是我们学的更狡猾,就是我再也不要被你发现,我反正回顾了一下我的人生基本上就是这样,就是我只是让你发现不了这件事而已,而真正能够有效的帮这个孩子扭转的是发现他的亮点。

      像陶行知这样的人,在孩子已经明显做错事的时候,他依然能够发现这个背后的亮点去塑造他的积极行为,真是伟大的教育家,所以提高孩子的价值感是非常重要的第2个支柱。

      三、培养孩子终身成长的心态,不断地迭代、不断的进步。

      若我们碰到事情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害怕我不敢做了,唉,我太丢人了,我不要再做,那么他永远不可能继续迭代,那真正能够让他不断的向前迈进的,就是终身成长的心态,他把每一次挫折都当成一次学习的机会,所以我把终身成长叫做美德背后的美德,这些所有我们在生活当中所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美德,背后一定是有一个成长型心态在起作用。就是一个人为什么谦虚,因为他觉得日子还长,我现在所取得这点成就根本不算什么,所以我谦虚,并不是假装这是美德背后的美德,一个人为什么诚信,因为他知道这一次交易只是这一次,我们以后日子还长,我们还需要建立更好的信用系统,所以他诚信,然后一个人为什么努力?一个人为什么勇于尝试?来自于终身成长,我可以不断的改变,我可以不断的进步,但如果一个人是固定性的心态,觉得我可不能丢脸对吧?我都混到这个份上了,要失去这一切怎么办?当你不断的想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你变得越来越狭隘,越来越闭塞,然后越来越固步自封。

      怎么才能够帮助孩子去建立这个美德背后的美德呢?首先我们应该学会不要给孩子贴大量的标签,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比别人差在哪,你看看别人多强,当父母整天拿孩子跟别人比较的时候,这个孩子就会发现,维护我的自尊体系的最重要的东西是赢过别人,比过别人,所以他永远处在一种跟别人比的那个体系当中,这时候你发现他哪敢去接受什么大的挑战,他只想追求赢的感觉,赢得感觉是虚幻的,因为人这一辈子并不跟任何人比。人这一辈子只跟自己比赛,就是你最终有没有跑过自己,有没有让自己变得更强。所以在培养孩子终身成长的心态的时候,父母首先要能够做到的是你有没有容错率,你是不是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你在肯定一个孩子的行为的时候,你肯定的是这个行为所带来的结果,还是这个行为背后的那个动机?结果是暂时的,但是这个动机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终身成长,所以我们在表扬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简单的讲说:“宝贝你真棒”、“宝贝你真了不起”、“你是最棒的”,这样的话这种话都只会让孩子爱慕虚荣,让孩子爱慕那个赢的感觉,真正有效的是跟孩子分析说这次我们为什么能够赢?这次我们做对了什么?之前努力的练习,现在看到了,让他能够感受到练习的过程,感受到学习的过程,挫折本身是带来体验感的带来美好回忆的这么一个过程,这时候才能够帮孩子建立终身成长的心态,我们想一个孩子:父母对他有无条件的爱,他也爱这个社会,然后自尊水平很高,他价值感很强,知道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同时遇到了挫折,遇到了困难,他能够终身成长,心态不断的迭代不断的进步,把这3根支柱放到一个孩子体内,什么感觉呢?我相信这个人一定会自我不断的迭代,因为人是一个复杂体,真正能够让这个复杂体发生作用的只有它真正的内在动力,内在动力如果足够爱,他才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怎么处理跟自己父母的关系呢?最有效的方法是你理解了这些理论以后,你重新认识你和你父母的关系,然后你能够知道他们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已经努力的做到了他们所能够做到的最好的东西,因为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所以他在他的认知局限之内做了很多错误的事儿,但是那个是他已经能够做的最大努力,所以我们只有感谢他,只有感谢我们的父母,才能够获得来自父母的爱,进而改变我们和父母之间的互动关系。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对孩子好一点,这个世界就会和平很多,因为这个生活中的大反派,就是因为没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没有爱,没有价值感,才会去做很多危害这个社会的事儿,所以希望我们通过改善亲子关系来改善整个社会。生命向上,人性向善,用心灵温暖心灵,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