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两个月,我写出了一部小说|《在文字里出走》01

长达二个多月的隔离日子,总算是彻底过去了,现在的上海,不仅人人都可以自由出行,就连浦江两岸的浦东和浦西,双向通行都恢复到了以往的常态。

回想过去的这两个月,就像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从此站起来了,有的人麻木了,有的人从此彻底清醒了。经过这次的考验,每个人好像都变得更加善良,也变是更加理性和成熟。

疫情就像一张看不见的网,笼罩在我们每个人的头顶,又像是一场挥之不去的梦魇,给这座城市,给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幻影和烙印。

而我,在过去这两个月里,每天坚持闭门思过,每天坚持阅读和写作,阅读了几十本书,写下了近二十万的文字,除了那几十篇的生活随笔,还写出了一部小说的初稿。


我记得刚刚开始隔离的时候,大家每天都在各种负面消息里怨声载道,后来慢慢地变成了一种害怕和恐惧,我们一大家子每天24小时呆在家里,那种空间的局促和气氛紧张,简直让人窒息,那种压抑的情绪,就像一个随时都会爆炸的火药桶。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躲进了文字里,尽里减少说话的机会,把自己调整到深度学习和书写的状态。在那样的环境下,是我“闭口不言”和“面壁思过”最好的机会,来了一次在文字里的出走。

没想到在文字里的出走,让我不再感到害怕和焦虑,再也没有时间去关注那些满天飞的谣言和负面消息,仿佛文字给我插上了穿越时空的翅膀,逃出了隔离来到了广阔的天地。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说:“每部作品的初稿都是臭狗屎。”

正是因为上面这句话,给我了莫大的勇气,让我在一堆不太成熟的文字的结尾,勉强地划上了一个完稿的句号。

这些文字就像一幅只有粗略线条的画,像是未经刨过的有很多结巴的树,又像一个千洞万孔的粗劣竹篓,盛不住沙子,更加载不了粮食,只能用来放上几根干枯的树枝。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平台小说拉力赛,没有太多的时间整体构思,每个章节写完以后,也没太多的时间修改就匆匆发布。那些文字,自然是没法看的,看来每部作品的初稿,真的都是“臭狗屎”。

现在阅读那些章节,除了文笔还算流畅以外,其它就再无可圈可点了,其中的问题倒是发现了一大堆:

首先,这部小说人物形象个性不够丰富和鲜明;第二主题与创作初衷有所偏离;第三情节描写太少,冲突不够明显,而且整部小说的人物结构也太过于简单。


我甚至有些怀疑自己为什么要写这部小说,当时是否真的想清楚到底要写些什么,而现在写出来的这些初稿,又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但我又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大胆的写初稿,然后认真地进行修改,才是一个写作者该有的成熟的过程。”村上春树曾说:”好的作品都是改出来的。“

是的,去年写第一部小说的时候,耗时比这次长,写的过程也比这次要痛苦的多,开始写出来的那十万字的初稿,在经过六七次的大幅度删减和手术之后,最终变成了一部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

先完成再完美,这是课堂上老师反复强调的,然后进入认真地修改状态,在修改过程中完善和找出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是什么?这部小说将塑造哪几类人物形象,体现什么样的人物精神?小说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追求目标?在追求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哪些挫折和困难?小说主人公通过哪些努力最终实现目标?这部小说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这部小说写给谁看?想让读者读到什么?

以上这些问题代表了创作这部小说的一些思考,也是一部小说要实现和表达的内容,虽然在初稿里还不能完全回答这些问题,我相信在修改的过程中,一定能找到相应的答案。

这部小说初稿的完成,还是让我感动十分欣喜,因为代表着我在整个隔离期间的思考,也相当于这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也代表着我依然还坚持在文学路上,虽然还算不是成绩,但也算是坚持之后的一点点进步和成长。

而且,去年写第一部小说,10万字初稿千辛万苦熬了三个月,这次耗时正好二个月,按此算来,也许有一天,我还可以挑战30天写出10万字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去的两个月,我写出了一部小说|《在文字里出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