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季 223|教育即生长

题目:

请批注《致未来的教师》。回答: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一条中从哪些方面落实“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这一条是写给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大学生的,在我看来,不止是未来的教师需要,当下的教师也需要这一条建议,因为我们随时随地也面临教育的发生,因此对于这一条建议感受颇深。他说,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只是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在这一条中,苏霍姆林斯基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了“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的教育思想。

一、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脑力劳动、他在学习中的成功和失败——这是他的精神生活,是他的内心世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将会给儿童带来不可磨灭的打击。好的教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从外在的某种形式来要求学生学习,而是把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作为一种内在需求,当儿童心里有这股力量的时候,教师就会受到儿童的尊重。否则,儿童一旦失去学习的内需力,所有的学习就会变成被动学习,而被动学习会带来一系列教育上的问题,导致孩子不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在教育中,要把孩子当做活生生的人来看,而学习就像吃饭睡觉和呼吸新鲜空气一样自然,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在目前的教育中,最缺乏的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尽管每个孩子都在学校学习或者都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但一大部分是父母根据未来市场的需求来培养孩子的,至于是不是学生自己真正的兴趣,则一点也不重要。因为父母和老师们总是一致认为自己的决策是对的,是为了孩子的将来,是没有惨水分的爱,但在学生看来,教师和家长的决定往往成了他们心中不可抵抗的负担,尤其在学校,教师似乎经常忽略了学生还是活生生的人,而是把他们当做储存知识的存储设备。

我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学校要开发第二课堂,要求学生报一门自己喜欢的兴趣课程。在我的班里有一位特别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特别棒,但是在才艺兴趣方面可以说没有任何长处。为了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家长在跟老师商量后,通过说服孩子的方法,让孩子报了电子琴兴趣小组。事实上孩子喜欢的是象棋组,但家长认为孩子在家也能学习象棋,所以孩子极不情愿地参加了电子琴学习,在上电子琴课的时候,我看到孩子心不在焉、寂寞难耐的心情,尽管他很聪明,也很懂事,但是他还是不愿意动手弹琴。在一次作文中,孩子写出了他上电子琴的各种尴尬,的确我也在电子琴课上,从未见过他的任何笑容。后来,经过与家长和所带课程老师的协商,决定让孩子回到他喜欢的象棋兴趣小组学习,当他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似乎卸掉了一身的防备,轻松自如地在棋盘上来回搏杀,他在棋盘上绽放出自己的生命光彩。

二、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语言要特别具有艺术性,因为教师随便一语,都有可能关切着孩子接下来的的一举一动,一不小心很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因为在孩子眼里,教师的话就是对自己的定性评价。在这一条建议当中,建议中列举的案例教师这样说:“难道你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弄不明白吗?你究竟能干点什么?”第二次说:“要是还说不出别人都明白的东西,那时候事情就毫无希望了。”因此 ,会出现阿辽沙幸灾乐祸的一幕。其实不是孩子可恨,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是可怜,因为孩子屡次遭到了老师的言语打击,相当于老师已经将孩子推出学习的大门,老师认定孩子什么也学不会。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关系着孩子的整个情感世界。案例中孩子在以一种幸灾乐祸对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做出抵抗,如果老师不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是发现不了隐藏在孩子的内心世界的真是愿望的。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奖励性的语言,因为老师随口的一句表扬,足以让孩子高兴一阵子了。有时候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力,因此而调皮捣蛋,其实这些都是学生迫切想要得到老师关注的表现。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一些孩子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当他们习惯了老师的冷言冷语后表现出来的就是自己干什么也不行。在老师语言的冷暴力之下,甚至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妥协,作为教师,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彻底对自己失去信心。如果一个学生在孩童时代就对自己失去信息,势必会影响他的整个生命历程。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够用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语言来伤害孩子,在我们心里也要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与他们。

三、每一颗种子的花期不同,静待花开

在教学中,我们很容易遇见那些无论教师怎么努力孩子的成绩都考不好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往往会说:“我已经尽自己的努力和操劳,这个学生已经达到极限了。”而事实上,人的力量和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一个学生可能一整年里都没有把某种东西弄懂,可终究有一天,他会明白,而放弃将使他永远没有明白的可能。如每一朵花一样,有的花开在阳春三月,有的花开在夏日炎炎,有的花开在秋风瑟瑟中,也有的花开在寒冷霜雪中。正因为每一种花的花期不同,才让我们每一个季节都能看到美丽的花朵,学生也是一样的,一个班级的孩子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都明白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有的孩子快一些,有的孩子慢一些。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灰心失望,学生今天不会的,过三年才能会,那么我在这三年里始终坚信人的力量是不可穷尽的。在历史上,爱因斯坦三岁多还不会讲话,九岁讲话仍不畅通,他的老师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后来,经过他的努力,成为美国的一名物理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功课不好,有时候数学考试还不及格,老师嘲笑他字写得像蟹爬过的一样,毫无才华可言,后来经过努力,他成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证明先前的愚钝跟后来的大成就并没有多大关系,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的花期,我们不要急于给学生下“不行”的定论。在教师眼里,应该永远没有差学生,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我们需要做的是静待花开。

四、分数不是唯一评判的标准

在学校,虽然在不断强调多元评价标准,但落实在学生身上的标准几乎清一色地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甚至学校里一切的考核都成了评分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那种几乎学生说了每句话都要给他打个分数的习惯,是一种教育修养处于蒙昧状态的标志。以这种态度对待事情,这种最精细的工具就是一会儿变成蜜糖,一会变成棍棒;它使这一个人陶醉,使那一个人受伤。”也就是说,只要是评分制,总会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存在,有人欢喜,有人忧愁,这种评价标准并不是建立在对学生综合考察的基础上,而是单单仅凭一份试卷来判定,倘若学生不能从成绩中期待什么,那么他将会对所有的事情失去信心。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学生在学习成绩上不行,或在画画上有长处,或在音乐中体现才华,或在劳动中展现自己,但在学校中,一切评价的标准是以成绩为主,成绩一白遮百丑,很少有哪一个孩子因为成绩差劳动好而被认定为优秀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多方面给以学生树立自信心,摆脱以成绩一脚定江山的局面,否则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将会对自己的人生完全失去信心。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走向更好的自己,而分数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导致学生对于自己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偏差。古希腊的神柱上雕刻着“认识你自己”五个大字,认识你自己也是教育的目标。很多情况下,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却不认识自己,更不了解自己。作为教师,我们要教会儿童学习、观察、思考、理解等能力,让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正确的认识自己,提升自信心,方才是真正的教育。

五、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

教学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一样思考,一样感知,一样识记,一个学生弄懂了你教给他的东西,另一个孩子还没有弄懂,并不是他不愿意弄懂,而是要给他一点时间让他再想一想。作为教师要善于从每一个孩子身上,看到和感觉出他的独一无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并且把这个闪光点放大,让这些闪光点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引导孩子在另一方面也变得优秀起来。作为教师,一个教室是一个世界,但作为学生来说,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每一个孩子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习成为内心迫切需求的欲望。

六、研究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很难说哪一种教学方法行之有效,但是任意一种教学方法,必须融入教师自己的思想。每一个教师面临的学生群体不同,有些好的教学方法对于甲教师行之有效,但对于乙教师用来未必有效果。如波兰教育家亚努什·社科尔恰克所说:“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思想才最宝贵。”所以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的时候,还没有进入实践中,就算不上是一种真正的教学方法,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来培养,教师再教学方法上 还要加入了自己的个性,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是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方法。面临学生个体不同,纵使一个教师的一套方法在上一届上学执行的很好,也不能保证在下一届学生身上就能获得成功,因为教师自身体验和学生个体已经发生了变化,需要教师倾注自己对学生新的了解和新萌生出的教育智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这样,教师们源源不断地更新自己,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也避免了职业倦怠感的产生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应该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让他们在教育中获得生命的生长,在教育中获得幸福和健康。

2020年10月26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943季 223|教育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