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最先解封的是我的书柜。”

疫情反反复复,很多东西都在一遍遍推倒重来,时间好像也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流动,而是以管控为节点,跳跃前行。

很难说这是好还是不好。作为一个不喜欢社交也不乐意挪窝的宅女,能够名正言顺地宅在家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用绞尽脑汁推不愿赴的约,也不用费尽心思说不想说的话,当然再好不过了。但所有人都不能自在出行,就很不爽了。

我心中的理想生活是这样的:爱社交的可以随意玩闹,爱独处的可以自在宅家,所有人都能做自己热衷的事,每个人都能各得其所。

当然,这样的平常日子迟早会到来。只是在它们到来之前,如果实在无聊,倒是可以趁着4月读书月,一起读点书。就像大家调侃的那样:“谁能想到,最先解封的是我的书柜。”

话不多说,今天聊聊中岛敦的《山月记》。

《山月记》是中岛敦的短篇小说集。书的简介中说,此书专治文艺青年“纠结虚无”症,疏肝理气,药到病除。

我倒是没什么感觉,只觉得是本挺神奇的书。

作者是日本人,内容却写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讲沙悟净、李陵、孔子……但他讲的这些又和我认知中的不太一样,感觉好像没毛病,但总觉得别扭,好像看日本武士穿汉服,虽然也是东方面孔,亚洲身材,但气质和衣服就是很不搭。

一个日本作家多年潜心研究中国文化,从中国历史故事和民间传奇中寻找写作素材,用日文写了一本短篇小说集,然后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这本书的出现本身就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它的内容,典型的中日杂糅。

书里讲的都是我们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中国故事,其中夹带了不少私货,充斥着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和偏见。

比如写孔子的弟子子路的时候,在中国民众间,纯粹的“无利害性”太过稀有。这话听着不舒服,但有一定道理。我们的功利性是有的,趋利避害嘛。

但是写齐国用美人计对付鲁国国君时,说“更具古代中国特色的是,如此幼稚的计策,竟然立刻就奏效了”。这不就有点扯了嘛。美人计哪个国家没有,怎么就“古代中国特色”了?

而且作者写的还不是美人计,而是“苦肉”。可以猜测,他用日式思维理解中国文化,看到“肉”就联想到星(四声),生生把美人计改成了苦肉计。也是很有日本特色了吧。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中国文化的思路,但是要了解真正的历史和文化,还是要读史书。自己的文化不好好学,可不就等着被人家洗脑嘛。

但是另一方面,又为自己感到惭愧,还是读书太少,包容心不够。以后心静了会再读一遍。

还是要多读书,才能看到世界的参差,才能感受不同思维的差别和不同文化的差异,从万般不同中寻找自己的灵魂落脚点,这样才不至于有很多偏见,以至于忽略了文化碰撞过程中诞生的美好的一切。

话说,你们最近在读什么书呢?欢迎分享,一起读书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能想到,最先解封的是我的书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