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语言的分类与关系

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

1、编译型语言

需通过编译器(compiler)将源代码编译成机器码,之后才能执行的语言。一般需经过编译(compile)、链接(linker)这两个步骤。

编译是把源代码编译成机器码,

链接是把各个模块的机器码和依赖库串连起来生成可执行文件。

优点:编译器一般会有预编译的过程对代码进行优化。因为编译只做一次,运行时不需要编译,所以编译型语言的程序执行效率高。可以脱离语言环境独立运行。

缺点:编译之后如果需要修改就需要整个模块重新编译。编译的时候根据对应的运行环境生成机器码,不同的操作系统之间移植就会有问题,需要根据运行的操作系统环境编译不同的可执行文件。

代表语言:C、C++、Pascal、Object-C以及最近很火的苹果新语言swift

2、解释型语言

解释性语言的程序不需要编译,相比编译型语言省了道工序,解释性语言在运行程序的时候才逐行翻译。

优点:有良好的平台兼容性,在任何环境中都可以运行,前提是安装了解释器(虚拟机)。灵活,修改代码的时候直接修改就可以,可以快速部署,不用停机维护。

缺点:每次运行的时候都要解释一遍,性能上不如编译型语言。

代表语言:JavaScript、Python、Erlang、PHP、Perl、Ruby

3、混合型语言

既然编译型和解释型各有缺点就会有人想到把两种类型整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出现了半编译型语言。比如C#,C#在编译的时候不是直接编译成机器码而是中间码,.NET平台提供了中间语言运行库运行中间码,中间语言运行库类似于Java虚拟机。.net在编译成IL代码后,保存在dll中,首次运行时由JIT在编译成机器码缓存在内存中,下次直接执行。Java先生成字节码再在Java虚拟机中解释执行。严格来说混合型语言属于解释型语言。C#更接近编译型语言。

动态语言和静态语言

1、动态语言

是一类在运行时可以改变其结构的语言:例如新的函数、对象、甚至代码可以被引进,已有的函数可以被删除或是其他结构上的变化。通俗点说就是在运行时代码可以根据某些条件改变自身结构。

主要动态语言:Object-C、C#、JavaScript、PHP、Python、Erlang。

2、静态语言

与动态语言相对应的,运行时结构不可变的语言就是静态语言。如Java、C、C++。

有三个名词容易混淆:

Dynamic Programming Language (动态语言或动态编程语言)

Dynamically Typed Language (动态类型语言)

Statically Typed Language (静态类型语言)

动态类型语言和静态类型语言

1、动态类型语言

动态类型语言和动态语言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动态类型语言:是指在运行期间才去做数据类型检查的语言,说的是数据类型,

动态语言:说的是运行是改变结构,说的是代码结构。

动态类型语言的数据类型不是在编译阶段决定的,而是把类型绑定延后到了运行阶段。

主要语言:Python、Ruby、Erlang、JavaScript、swift、PHP、Perl。

2、静态类型语言

静态语言的数据类型是在编译期间(或运行之前)确定的,编写代码的时候要明确确定变量的数据类型。

主要语言:C、C++、C#、Java、Object-C。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forcj」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forcj/article/details/103320008

你可能感兴趣的:(编程语言的分类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