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你的感受

      你想象中的预防接种门诊是什么样子?熙熙攘攘,孩子的哭声,家长的安抚声责骂声,医务人员的低头忙碌,口罩后的面无表情?......今天我是里面的医务人员,不过我抬着头,还带着微笑呢!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儿童表现,看到家长的万千不同,看到这个孩子背后的家庭素养,我在这个场景里静静地感受,饶有趣味。

      一个5岁的小男孩,在家长办理手续的间隙,一趟趟跑到我的工作台边,静静观望其他小朋友打针的过程、打针的反应,我心里窃笑:你一定很紧张吧,嗯,那我就好好展示每一步的操作,希望你通过对流程的熟知减轻对打针的恐惧,一会就看看你的表现吧!

        一个8个月的婴儿安静地坐在妈妈的怀抱里,好奇地看着这个陌生的环境,我轻轻地揉压了接种部位一下,给他一个微弱刺激,他把目光转向我,我和他说:打针了,宝贝。在微刺激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刺激强度,这样就不会显得很唐突。“你准备好了吗?”这是我想传递给他的。

        一个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6岁女孩站到我的身边说:“阿姨,你可以给我用最小的针头吗?”我感受到她内心极力压制的恐惧,她在通过改变外在的可控条件减轻自己内心的不安,我说:嗯,可以;她又说:“你可以给我轻轻地打吗?”我说:嗯,轻轻地,就像这种感觉。我按压一下她的胳膊,让她有一个基础感觉。当恐惧变得可以量化不再虚拟,立即就会有一种沉淀下来的感觉,然后坚持走过这种感觉就完成了一个挑战!我尽快缩短她的等待过程,就是尽快将她从紧张焦虑中释放出来。

      有的家长会在打针前为孩子做基本的思想铺垫,告诉他们为什么来打针,打针的好处,尽管你感到害怕,但这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一件事,爸爸妈妈会陪着你一起面对,那这个过程你可以选择紧紧咬牙坚持,也可以选择哭出声音,但是我们要去完成这件事!这样的孩子往往沉着冷静,我会给他一个赞赏:你很勇敢。我在此刻放大他的勇敢品质很合事宜,希望他带着勇敢的标签走得更远。

        有的家长会告诉孩子:我们不打针,阿姨给你糖吃,你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随便地拿取工作台上的物品哄孩子。我不置可否地告诉家长:你还是告诉他实话比较好。然后对孩子说:宝宝,今天要打针,但是很小的针。一个美好童话式的欺骗换来一分钟的安静,但是真相的反差却会破坏了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我想让你学着面对,哪怕你哭闹都无妨!

        有的家长说:“这个孩子猴精,走到门口就拽着我往回走,看到你们这些穿白大褂的就害怕,在家里闹腾不听话的时候,我就说:再不听话,就给你打针了,立马就安静了,这一招可真好使!”语气里颇带自豪,我听着却有点心酸,为孩子,有多少孩子是在这种人为制造的恐惧中长大的!

      我想到华生做的“小艾伯特实验”,人的恐惧也是多次条件反射的形成,甚至会泛化到相类似的物件,但是既然可以建立便可以消除!

      人的恐惧源于对问题的未知,当我们开始直面并且尝试了解更多的时候,恐惧的情绪便会节节后退,我知道真相的样子,我有办法应对,至此哪还有什么恐惧呢?

      所谓好的服务,大致是我看到了你的需求并适时予以满足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受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