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自己的密码——《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当今社会有一种“知识无用论”,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是认为知识没有用,而是觉得“眼前的这些知识对我本身没有用”,或者“有用是有用,但是我学了它现在用不上啊”。然而在列奥纳多的眼中,即使是一堵染了污渍的墙也会其乐无穷。他说:“你能在墙上的图案中发现各种风景,有山、有河、有岩石、有树木……或者你还可以看到战争的场面和人物。”

有人说历史上的伟大杰出人物一般是在真、善、美各自的方向做出贡献。但只有列奥纳多•达•芬奇这样的人同时在真、善、美三个角度都做出了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贡献。

这本书的起点不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那些举世瞩目的杰作,而是更令人震惊的现存的7200页笔记。这本书带着我们从解剖学、化石、鸟类、飞行器、光学、植物学、地质学、水流以及武器等方面来一点点了解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科学家。让我们一步步揭晓列奥纳多•达•芬奇是如何从不同于常人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并成为影响了世界500多年的跨界奇才和当今网红的。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封面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的作者美国著名传记作家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同时著有畅销书《史蒂夫•乔布斯传》、《富兰克林传》、《爱因斯坦传》等。这一次他正是以列奥纳多•达•芬奇的7200页笔记以及他的生平和作品的新发现为基础,就像讲述老照片一样,以叙事的方式向读者一幕幕揭开列奥纳多•达•芬奇神秘的面纱。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他不仅是一位天才还是一位通才。世界上不乏有比他更深刻或逻辑性更强的思想家,还有很多思想家比他更加务实,但没有一个人能在这么多的领域有如此的创造力。有些人是在某一领域的天才,比如音乐家莫扎特和数学家欧拉,但是列奥纳多的才华跨越了多个学科,这让他更深刻地感受到自然界的共通与矛盾之处,他的好奇心驱使他成为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大师级人物。

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 正统教育带给我们的思考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年4月15日出生在芬奇镇,父亲皮耶罗•达•芬奇与当地一位未婚的农家女生下了他。虽然身为私生子,但当时私生子在大家的眼中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甚至有人称那一时期的意大利是“私生子的黄金时代”。列奥纳多的父亲也非常的爱他。


私生子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列奥纳多没有被送进正统的“拉丁语学校”。而是在一个被叫作“算盘学校”的地方学习了一些商业算术,有点像今天的技术学校。其他知识主要是自学成才。也许正是因为没有接受过所谓的正规教育,他才免于成为传统思维的追随者,成为了实验的信徒,最终成就了这样一位大师。


他也在笔记里称那些贬低他的人为愚人并进行了回击:我自知仅凭未接受正统教育,就有自以为是者责难我非勤学之人。这些愚人啊!……他们自夸炫耀的并非自己的辛劳,乃是别人的成果。……仅凭我未从书本学习,他们就料定我会词不达意——他们不知道,我所言之物无须借他人之说,盖由亲身体验。


正是因为没有接受过些正统教育,列奥纳多免于被迫吸纳中世纪那些陈腐的教条。列奥纳多愿意去挑战自己接收到的知识,他用实验验证结论,有着对日常现象感到惊奇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如今大多数人对于这些现象已习已为常,不再停下来思考。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推动进步的源泉。”把知识一下子灌输给自己的孩子,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让孩子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记住的东西并不是理解了这个知识点,这样下去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机器人。


当今父母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也是一味的只是追求高分,考名牌大学,其他的都不要孩子管,这也造就了很多孩子“高分低能”,很多人“高学历,低素质。”前阵子很出名的高铁霸座男,在读博士。他的行为与他的学历所产生的脱节让人感到诧异。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学历是对学科教育的验证,本身并不能体验素质。高考分数也只能反映你的学科能力,并不能反映任何道德品质问题。


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更改,比如说自己的孩子喜欢看一些书籍,那么父母应该做的就是在看书这方面教给孩子一些技巧,孩子要是喜欢英语,那么就让自己的孩子看一些有意义的英语电影,如果父母能够这样做,孩子就会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对与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不是一味的去参加兴趣班,看别人报什么班,我们的孩子也必须报,针对孩子教育,我们不推崇“赶鸭子上架”的教育观,而是要学会“量体裁衣”,根据孩子的天赋和能力来选择教育起点。不要一味的要求分数而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第二 时刻保持好奇心,为求知而求知

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需要用,求知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列奥纳多小时候,有一次他走到了一个黑黑的山洞口纠结着要不要进去。他惊讶地站在那里看着那个巨大的洞口,他屡次探身想看看里面有什么,但是里面一片漆黑,他又很害怕,最终他的好奇心驱使他走走进了山洞,他发现在洞壁上的鲸鱼骨化石。他将这些都一一记录在笔记上,并切还增加了很多对化石层的描述。列奥纳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山洞不仅带来了科学发现,还激发了他一系列的想象力,这些在他后来的艺术品中也都一一的呈现出来。


鲸鱼骨化石的发现引发了列奥纳多后来对于水流的极大热爱。他通过研究水成为了米兰水利工程师,改道运河、排水工程、灌溉系统,在笔记中规划佛罗伦萨应该借签米兰的经验。


列奥纳多的笔记让我们震惊不已,待办清单更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其中的一页笔记中记下了这样一句话:“描述啄木鸟的舌头”。在这里先科普一下啄木鸟的舌头比喙长出三倍,在不用的时候是回缩到头部的,就像软骨一样穿过下颌,环绕过头部,向下弯曲,进入鼻孔中固定。这样的结构在啄木鸟撞击树皮的时候可以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这个信息对我们的生活并没有任何实际的作用,对于列奥纳多•达•芬奇也是如此,而他在自己的待办清单上列出此项只是因为好奇,纯粹的好奇。而记录这项待办事项时列奥纳多已年逾古稀。


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最希望教给女儿的就是好奇心。他说:“世界上有那么多东西不是显而易见的,希望女儿去探索。我希望她无论做什么,都能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世界大部分的变化变革是一直有人在问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我觉得这种价值观对她是有益的,在这过程中我也会教她说中文。”


弗朗西斯·培根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当我们对某个物体或者某件事情觉得好奇的时候,才会想方设法去了解、去探索以得到可以满足自己好奇心的答案,所以说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


有人因为仰望星空而不幸落井,他叫泰勒斯;有人因为过分言论而惨遭处死,他叫苏格拉底;有人因为藐视教会而老年被禁,他叫伽利略;有人因为坚持真理而命丧火刑,他叫布鲁诺;有人因为过度实验而辐射致死,她叫玛丽居里……这些人,都拥有着一颗足够强大的好奇心,他们愿意为此付出一切。


史蒂夫乔布斯对字体的探索可以作为一个经典的例子。他最初对字体感兴趣,于是便参加一个看似毫于用处的排版课程,然后发展了他的设计认知。之后,在市场上,这种设计认知成为苹果电脑和苹果公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意来源于将两个已有的想法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进行组合。


一个没有好奇心的人,就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也是一个被社会所淘汰的人。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忽略在日常生活中一切值得注意的事物和现象,虽然这样的人生很轻松,但却是难以取得成就的。


对事物的好奇心是很多科学技术发现以及人类发展超前性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好奇心对于人类是一个重要的推动。我们随时都可以开始专注于对好奇心本能的培养。这需要做到全神贯注的练习,对你此刻所处的环境充满好奇。并且要对你通常忽略的事物产生好奇心,不要固守成规,你才能控制和充分利用你的好奇心来完成未知的探索。

 

第三 适度的拖延需要付出努力

关于拖延我想大多数人都是无师自通的,但像列奥纳多这样的拖延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1477年,25岁的列奥纳多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他并不成功,在他30岁去米兰之前,五年时间里只接到了三份订单。这少的可怜的三份订有一份从来没动过笔,其他的两份也都是半途而废。


1481年3月,29岁的列奥纳多受圣多纳托修道院委托创作《博士来拜》。但在当时大家都对列奥纳多的工作习惯有所了解,都知道他容易半途而废,为了能够使列奥纳多按时交付画作,修道院还精心设计了一份合同。让列奥纳多自己先支付“颜料、金料和其他相关费用”,作品必须在三十个月内完成交付,否则列奥纳多完成的部分就会被没收,不予补偿等等。即便是这样列奥纳多在创作过程中还是出了问题而停止了。列奥纳多在后来的笔记里写到“无论是四肢、手或手指,同一个人物身上不要重复相同的动作,在一幅画中也不要重复同样的姿态”。这是列奥纳多对自己作品的极高的要求,另外列奥纳多对光学的执着也使这幅作品的难度更进一步增加。列奥纳多未完成这部作品的最根本原因是:他更喜欢构思,而不是执行,比起专注当下,他更容易被未来所吸引。


同一时期开始未能完成的另一幅作品《荒野中的圣杰罗姆》有一个令人疑惑的细节。列奥纳多1480年开始绘制这幅作,但是这幅画中的有关解剖学的知识是他后来才学的,有的还是1510年以后学的,在这期间他绘制人物的胸锁乳突肌都是错误的一块,而1510年后列奥纳多绘制人物的胸锁乳突肌才是正确的两块,而这幅《荒野中的圣杰罗姆》的胸锁乳肌确也是两块。


后人经过红外线分析的结果发现,这幅画原来的底稿上也是错误的,“在完成最初的人物勾勒的二十年后,画中圣杰罗姆造型的一些重要部分才被添加上去。”解开这个迷团的意义是说明列奥纳多半途而废的不良记录并非仅因为他不想画,而是想让它们更加完美,所以他才一直把它们带在身边,不断的完善。这两幅画虽然都没有完成,但它们的开端显示出当时的列奥纳多已经开创出一种新的绘画风格:就是用叙事甚至肖像来展现人物心理活动。


当然也包括那幅举世瞩目的作品《蒙娜丽莎》,那是列奥纳多的巅峰之作,因为他早在1503就开始绘制这幅作品,那时他又回到了佛罗伦萨。但是直到1506年回到米兰时,这幅作品还没有完成。实际上,在第二次回到米兰的那段时间,列奥纳多一直把它带在身边,不断进行完善,随后在罗马的三年中依然如此,到最后一段人生岁月中,他还把这幅画带到了法国,不断的润饰,直到1517年列奥纳多在法国去世的时候,这幅《蒙娜丽莎》仍然还在他的工作室里被修改着。


列奥纳多的拖延是付出努力的。是他理想中的最后结果一定要是完美无缺的,是他为了验证事实不惜花数年、甚至数十年钻研的结果。他总是在为自己创作,去寻找更多的可能性。一个人的性格往往是决定了他在很多方面的表现,一方面列奥纳多是一个永不满足,永远想要追求更完美的人,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正式这种对于艺术和科学永不满足的追求,才让他能够在绘画和科学上不断的进步,做出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即使是那些没有完成的作品,也让后人如痴如醉的不断研究,从中受到的启发,远胜过了为了完成而完成的作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列奥纳多对于完美近乎偏执的追求,将人类整体对于艺术的理解带到了新高度。




 毫无疑问, 列奥纳多是一位天才,而且是与牛顿、爱因斯坦一样站在人类天才的最顶峰。但在这本书中,艾萨克森揭示了一个与我们印象中不一样的“天才”,列奥纳多天才的“密码”。


不像牛顿和爱因斯坦这种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才,列奥纳多的天才相对更加亲民一些,他曾努力学习过拉丁文和数学,但并没有达到满意的结果,他的研究成果也有众多失败之处。由此可见,达芬奇并不是那种超高智商无可比拟的天才,他的成就是天才加努力得来的,换句话说,他的“天才”是可以学习的,比如

何持好奇,不断好奇;为求知而求知;保持孩童般的惊奇;勤于观察;始于细节;见所未见;穷追到底;兴趣广泛尊重事实;适度拖延让完美成为美的敌人;视觉化思考;突破局限;挑战不可能;放任幻想;为自己创造,而不仅仅为了客户;团队协作;列出任务清单;在纸上做笔记;拥抱神秘。

以上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创造力密码,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向列奥纳多•达•芬奇学习,创造出自己的密码。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造自己的密码——《列奥纳多•达•芬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