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得到帮助,才能改变我们品性中根深蒂固的问题。
受到损害的人格——没有能力自愈。
苦苦思索着一个难以解释的现象,在推走那个坏的部分时,整个人竟然表现出了又恨又难舍的纠结,而那纠结竟然那么久?
那份深沉的痛意味着什么?而案主表现出来的难舍,又意味着什么?是怕?是痛?是离不开?还是混淆了自己是痛,亦或痛是自己,难道案主早已把自己和痛合而为一了吗?
一些文字深深的触碰,也渐渐的揭开那难舍的面纱!对痛有了更多的彻悟。
陪伴多年的痛,就像一位忠实的朋友,推走它,要怎么去填满那个深深的空洞!
对痛苦上瘾的女人,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罗宾•诺伍德的著作!
“如果没有人让我帮助,没有痛苦让我忍受的话,我就不会知道我是谁?”
“因为,自我牺牲一直是我的行为方式。”
在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没有重要他人可以依赖,因此,那痛苦,就成了生死相依的重要他人!
如果有一天,把痛苦驱逐出境,那深深的空洞,要怎样的填满!
一个阳光、善良男人的爱固然像阳光一样洒满那空间,很温暖。但是,和痛苦在一起多年来撕扯中产生的那种残忍和挣扎所带来的挑战,身心早已熟悉的那种存在感,该如何安置?
如果在儿时,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将感觉封闭,甚至被迫否认自己的很多感觉,那么,成年之后,我们就常常更需要刺激性事件才能让自己有感觉。因而,我们需要不确定性、痛苦、挣扎和失望所产生的兴奋感,才能感到自己还活着!!!!!(多么令人惊叹的一个事实!)
推走的从来都不是那件事,那个人,而是,案主生命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无法停止酗酒的人,用酒当作麻醉品,来避免体验自己生活中的强烈痛苦和绝望。”
而有些人,选择去感受美好的事物,当作麻醉品,陶醉于美景中!但是,那痛苦从未离去,而试着逃避的感觉,让痛苦在浮现时,愈发深沉!
在功能失调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形成爱的太多的行为方式。这样,一个残忍、冷漠、不诚实或由于其他原因而很难相处的伴侣,对于这些女人来说就相当于一种毒品,创造了逃避她们自己的感受的手段——正如酒精和其他改变情绪的药物能为瘾君子提供暂时逃避现实的途径一样。而且,这是一种她们不敢离开的逃避方式。
没有这种情感关系——也就是独自一人——的时候体验到的感觉,要比这种关系造成的最大痛苦还要糟糕,因为,独自一人意味着会感受到过去和当前的巨大痛苦的共同折磨!
要从情感关系成瘾中康复过来,需要外力的帮助,打破成瘾的恶性循环,并学会从别的地方找到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而不是从无法培养这种感觉的一个男人那里寻找。其关键是,要学会怎样过一种健康、满足、平静的生活,而不是依赖一个人得到幸福!
我们接受了一种观点:爱的深度,可以用爱带来的痛苦程度来衡量,而那些真正受苦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当一个歌手哀怨地低声吟唱尽管受伤很深也不能停止爱一个人的时候,可能因为我们就接触这种观点的次数太多,纯粹重复的力量就让我们内心某个地方接受了歌手的表达,认为爱本该如此!我们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认为受苦是爱的自然组成部分,愿意为爱受苦是一种积极品性,而不是消极品性。
我们的文化中很少有双方以健康、成熟、真诚、不操纵、不利用的方式和平相处的榜样。健康的感情互动往往没那么激烈,而不健康的情感关系中,情感互动通常有更明显的戏剧冲突。所以,为爱受苦被我们的文化浪漫化了!
多么痛的领悟,又是多么幸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