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读书总结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三月,依然禁足在家。虽然没有像李白那样在自己的仙居里读道书,但是却可以在陋室里读自己喜欢的书,自然也是“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读书多了,慢慢也就明白了“一向风尘取烦恼”的道理。在读书的时光里,单调的日子变得丰富了。三月,和以下好书相伴,与众多名人为友。

28.《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    桑妮

一个学贯中西的女子,以其优雅的心态度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岁月。作者分五个篇章,以倾谈的方式讲述了杨绛不凡的一生。之所以能有这种优雅,是源于她的家教、她的学识、她的见识、她的气度,更源于她心中始终有一方净土。

29.《我心归处是敦煌》  樊锦诗口述

读到这本书,体会到更多的是坚守,是责任。但是看到樊锦诗的时候,脑子里忍不住就想到了林徽因、杨绛、张爱玲等,一大批的才女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同样的生活经历——坚守自己的内心。也引发了作为教师的我更多的想到了教育,看看这些大家,再反思我们自己,究竟该给我们的孩子怎样的教育。

30. 《资治通鉴》第八本    司马光

本书为从宋记一(420年)到宋记十六(478年)共58年的历史。

刘裕依靠自己的赫赫战功逐步掌握了实权,最后逼迫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司马家族的黄命终结,不知道当年司马炎逼迫曹氏禅位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有今天。从汉献帝到曹丕,从曹髦到司马昭,又从司马德文到刘裕,历史是何其的相似,真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刘裕千辛万苦当上皇帝,结果两年而死。太子刘义符即位,还没有帝号就被弟弟刘义隆抢了皇位。禅位后的司马德文最终也被杀。

谢灵运的为官之路,谢灵运的放荡不羁,游山玩水。他不能算是一个好官,但是却留下了不朽的文学作品。

刘义隆给弟弟刘义恭的信字字恳切,他还让儿子们故意挨饿,以体验民众的疾苦。

刘义隆的太子刘劭发动兵变,夺取皇位,结果又被弟弟刘骏夺取皇位。帝王之家无亲情,他们又书写了一次这样的历史。

看完宋记,心里颇生感概:这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呢?尤其是前废帝、后废帝等荒淫无度、残暴无比、手足相残,内忧外患,最终灭亡。

31.《不喜亦不惧》  季羡林

白天看需要动脑筋的书,晚上了就会看一些大家的小品文。这是继丰子恺、汪曾祺之后,看到第三个民国大家的随笔集。看第一篇就被深深吸引了。大师就是大师,文笔自然,没有丝毫的雕琢,但是却很走心,如同一位长者在话家常。全书分为年少青云客、黄发自怡然、百岁称风流三个部分,描述了作者一生的心灵轨迹,让人感受到的是大师“不喜亦不惧”的人生态度。

32.《尘世有清欢》  季羡林

只要对生活有足够的热爱,那么生活中的一切就都会是美的。本书从东篱也种闲花草、白头自笑此心孩、月在庭花旧阑角、宜风宜月还宜雨四个部分写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一颗积极生活的心跃然纸上。

33.《  国学莫等闲 》  季羡林

作为一个在国外留学、教学十几年,以研究吐火罗文为主,精通英、德、梵、巴利文等多种语言的大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明确的思想、翔实的案例说明在现在我们要如何正确对待国学。整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天人合一,通天之学;修齐治平,靡不悉备。作者选取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中西文化的不同及各自的用处,文章浅显易懂,语言朴实无华,读起来字字入心。

34.《风雅师友间》  季羡林

看季老的这本《风雅师友间》,简直就是在看民国时期大师的个人情况、学术成就等的一个基本情况简介,简直就是一个“大师集”。在这本书里,有作者给师友写的悼文,有给师友的书做的序。通过这些文章我认识了一个又一个大师:冯友兰,陈寅恪,胡适,吴宓,赵元任,傅斯年,老舍,汤用彤,梁实秋,沈从文,臧克家,邓广铭,周一良等等等等,哪一个都是跺跺脚都能让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界晃一晃的人物。心里自然是敬佩这些人物的,但是在脑子里出现的更多的却是“圈子”这个词,突然感到圈子太可怕了。看看季老的圈子,产生的都是满满的敬畏感——这该是一个多么强大的文化圈子啊。

35.《资治通鉴》  第九本    司马光

本书为从齐记一(479年)到梁记十二(534年)共55年的历史。

齐高祖萧道成即位后,努力改善国家政务,说如果给他十年的时间他可以把国家治理的“黄金像泥土一般”。只可惜他去世后,他的子孙一个不如一个,萧昭业、萧昭文萧鸾等荒淫无度,残暴荒唐,最终被萧衍取而代之。

齐和帝禅位被封巴陵王,但是最终难逃厄运,被逼致死。只有萧宝义因为残疾而获保全。梁武帝萧衍制乐,一位精通音律的皇帝。昭明太子萧统早死,但是他留下的《昭明文选》却成为文学史上的珍品。

在梁纪卷中,更多的是写北魏的历史,尤其是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得北魏强大起来。但是后来子孙们也开始了自相残杀,争权夺利,北魏慢慢走向衰弱。北魏有名的胡太后长时间掌握北魏政权,成为权利的中心。

郦道元作为《水经注》的作者,在这本书的出现只有一句话。

36.《偷记忆的男孩》    (美)布莱斯﹒摩尔

一个叫本的男孩子,有一个由双胞胎的姐姐、父母组成的家庭,但是这个家庭对于他而言并不幸福,因为爸爸妈妈爱吵架。他遇到了一个可以偷走记忆的人。在体验了“偷记忆”之后,本决定偷走爸妈的记忆。可是事情并没有解决,他最终选择把记忆还给爸妈,当面和父母谈谈。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站在家长、孩子双重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正确去爱。

37.《世纪的哭泣——艾滋病的故事》  (美)兰迪﹒希尔茨

这是我在“反思﹒唤醒”主题阅读中读到的第二本关于疫情的书。读这本书给了我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酣畅淋漓,沉闷压抑。酣畅淋漓的是作者生动鲜明而又简洁犀利的语言,沉闷压抑的是在艾滋病传播时众生的痛苦状貌。吸引我读下去的是语言,但是不想读的是内容。这本纪实文学,记录了在1980年美国首个艾滋病例确定死亡之后发生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唯有将人类以生命为代价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讲述出来,它才可能不会在任何人身上、在任何地方重演。”

38.《小径分叉的花园》  (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虽然只有薄薄的100页,虽然都是短篇,但这绝对是一部烧脑的书。因为完全依靠自己 的阅读能力几乎看不懂。硬啃之后,只能查阅资料帮助阅读。看完了,资料也查完了,但还只能说自己仅仅十看过这本书而已,一本比《思考,快与慢》还难读的书。

39. 《骑狼女孩》  (英国)    凯瑟琳﹒郎德尔

“当心中充满爱和希望,每个人都会义无反顾地前行。”这本书获得了美国银行街教育学院最佳童书奖,成为常青藤国际大奖小说书系中的一本。本书讲述了一个以驯狼为生的小女孩儿,为了搭救被抓走的妈妈而跨越雪原,经过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妈妈的故事。这本书不仅仅描写了小女孩儿的勇敢,而且把故事放在了沙皇统治这样大的历史背景中,她不仅仅救出自己的妈妈,还带领其他被欺负的人找回尊严和正义。这种写法把童话和历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显得更有意义。

40.《是谁杀了我》(美)艾米﹒托金顿

虽然是一部童书,但是却给我们带来启迪:优质教育的背后隐藏的是什么?本书以一个“死亡者”的口吻记述了查找杀死自己凶手的故事,现实与幻想中的勇敢、正义和爱,让谎言得以揭穿,真相大白。——死亡是掩盖不了真相的。

41.《星星上的人》  (美)卡罗琳﹒帕克斯特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尤其是那些在大人眼中的问题儿童,更是独特中的独特。这本书就写了一个母亲渴望治愈自己的患有自闭症的女儿而做出的种种努力的事,但是最终她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长着翅膀的孩子,她有自己的飞翔方式。“你应该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你可以失去任何东西,但是不能失去她。”本书还有一大特色就是采用了两个主人公的口吻来叙述:女儿艾莉丝叙述的是现在对蒂莉的治疗,妈妈叙述的是蒂莉之前与众不同时的表现,两种叙述穿插进行,让人清晰地感受到女儿的特殊给母亲带来的困扰及母亲、乃至整个家庭为此所做出的努力。

42.《阁楼里的秘密》  (美)辛西娅﹒沃伊特

这本书作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咋阁楼里的故事,一个尘封在阁楼里多年的秘密。“爱与罪恶都在阁楼里,有人却肯信任你的判断能力,给你一把钥匙让你独自去发现。”这本书告诉我们孩子是怎样长大的呢?是在自己的思考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中长大的!一个推理故事,一个爱的故事。它以推理小说的模式,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理性、信任,故事情节巧妙,人物刻画细腻,不愧于“艾伦﹒坡青少年推理小说奖”,入选“常青藤国际大奖小说书系”。

43.《神迹》  (爱尔兰)  爱玛﹒多诺霍

“阳光照不到所有阴暗的角落,但爱让我们有勇气走到阳光下。”一个可以四个月不吃东西活着的圣女,另一个曾经跟随南丁格尔在战地工作过的护士,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因为一份工作而联系在一起。更是因为爱,把她们的命运也联系在了一起。爱尔兰作家爱玛﹒多诺霍在《神迹》一书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沉重但却充满爱的故事。这本书因为“直指人性深处”而入围2016杰克逊文学奖。“爱可以是陪伴、守护、给予、奉献、融合,也可以是占有、掠夺、控制、勒索和分裂。”一个让人痛心的爱的故事。但是,最终是爱让安娜走到了阳光里。

44.《美人如诗,草木如织》  潘富俊

作者把《诗经》中涉及到的植物分类记录,写出了各植物的形态、样貌、特点,及其在现在植物学中的属种,并配以彩色的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动、丰富的植物世界。全书分野菜类、栽培蔬菜类、药材植物类、果树类、纤维植物类、染料植物类、用材植物类、器用植物类、观赏植物类、祭祀植物类和象征植物类共12大类138种,堪称一个植物小百科。

45.《雨天的书》    周作人

每次看大家的散文,就会有写的冲动。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文章太平实随和,感觉就是在描写自己的生活。既然自己的生活也是这样的,为什么不写一写呢?这本书收录了周作人的一些散文小品,读着非常轻松,还有感觉,当做练笔的范本了。

46.《追忆似水年华1——在斯万家那边》  (法)普鲁斯特

很早就听说过这套书,过了春节买回来。在书友群一说,大家都说太难读了: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还有的说1992年就买回来了,还没看。很好奇,这本书究竟是怎样难读?但是发现一读就不可收了,还真是一部好书。读这本书就是感觉在读细节描写的训练手册,文章对人物、环境等都做了极其详细的描写,尤其是对感觉的描写特别传神。如果要做好词好句摘抄的话,差不多要把这本书抄完了。这细致的描写仿佛就是作者一个人躲在一个角落里慢慢咀嚼逝去的岁月。第一卷主要写我在外祖父家的生活,斯万先生的爱情和我的爱情萌芽。作者是在回忆,也是在慢慢品味自己曾经的生活,把每一个细节都掰烂了揉碎了一点一点地品。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读书,喝茶,一种惬意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月读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