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伟大的悲剧》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探索未知的历史,从18世纪开始,探险家们就开始探索南极的征程。在征服南极之旅的光荣背后有牺牲的悲凉。其中就有茨威格写的《伟大的悲剧》,重读这篇文字在我为其悲剧背后的伟大,人的精神高尚而感动之于,更引发我们思考,人类该如何面对“未卜”之未来?


一、悲在何处

斯科特一行历尽千辛万苦,带着神圣的使命,满怀信心登上南极点时,发现自己却不是登上南极点的第一人。可以说是功败垂成,更为悲剧的是还要为他人作证。

斯科特在日记中写道:“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我们完全可以猜想这一行人怀着最真挚的热望,率先登陆极点的愿望却无情地被他人抢先,虽然也赶到了南极点,但是“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确实现实是残酷而冰冷的,人们只关注成功者,鲜花和掌声只赋予抵达成功的人。

在回望前往极点的路上,斯科特在日记中呼喊:“振作起来,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战!”天气的恶劣相较于对手而言,可能是其次的。他们本次出行的意义不仅代表英国,而且代表整个人类去探险,这份光荣何其神圣。站在极点,将自己的祖国的国旗插上这块陆地,这份骄傲和荣耀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所有的痴想化为泡影,他们的“努力”变成“徒劳”,“千辛万苦”显得“可笑”,赘述“几星期、几个月、几年”更显希望累计的时间漫长,而今却成“癫狂”。命运与他们开了一个极大地玩笑。

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回来的路程危险增加了十倍。他们遭遇着生存的苦难。

特别是奥茨发现自己走不动时,不想成为大家的负担,他想尽快结束自己,几次提出要求,遭到拒绝之后,最后他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就这样斯科特眼睁睁看着一一个个战友死去,这是面对厄运的无力感。


二、悲之伟大

周国平说:“探险是用身体实现的精神事业。”刺骨的严寒何漫天的风雪是南极的铠甲,它为所有探险者挡起了一座高墙,世人是难得一见其真容的。探险队敢于踏进这块带着死亡威胁的土地,这是勇士的伟大!

斯科特一行看到“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接受这项任务,其实意味着接受失败,这不是一轻松的事情,这是给全队队员的沉痛打击,然而坦然接受了,这是失败者的正视现实的伟大!

风雪无情,危险防不胜防。队友们至死依然友爱。因为埃文斯精神失常后,队友们没有放弃他;奥茨为防止拖累队友,主动出走赴死;斯科特写完最后的日记还和威尔逊像亲兄弟一样搂在一起。我们看到人在厄运面前的脆弱,同时也看到死亡的悲壮,人的尊严和骄傲,更看到了是团队友爱的不离不弃。这不离不弃、这份尊严和骄傲为伟大做了更坚实的注解!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过记日记,它写下了对所有人都额话,对家人、对朋友、对民族,直至自己的手指完全被冻得不能动弹。

“亲爱的,我们的儿子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遗产,你一定要照顾他。”“我的这次远征,怎么说呢,虽然你会为我担心,但我倒是觉得这比起舒舒服服的坐在家里好太多了。我为我自己的决定感到光荣,我做过了,就不会再有遗憾,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妻子

“你们的儿子和丈夫是最值得你们骄傲的人,他们是我们全民族的英雄。”“他们都是难么勇敢,即使面对死亡也从来没有屈服过。请你们不要太过伤心,他们在死的时候没有遗憾。他们死的时候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全人类纪念的。”——替同伴写给他们的家人

“也许我不算是一个伟大发现者,但是我用我的结局证明了,我们的民族依然是那个伟大的民族,我们有着无与伦比的勇敢的精神和忍受力。”——对祖国的告白

“你是我一生中最令我钦佩和爱戴的人,您给了我有意,给了我很多的力量,可是我却没什么可以封信给你,甚至连表示都没有表示过。”————对最好的朋友的表白

临死之前,斯科特用尽自己最后的一丝力气给所有他爱的人写了书信,那些话语是写尽了所有的牵挂和回忆、道尽了所有思念和感激。这些话语诠释了伟大是温暖朴素、真诚温柔的情感。

伟大的悲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勇敢、坦然、从容、惦念,就如文末所说的“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三、悲后余思

斯科特与厄运搏斗最后走向了毁灭,这是时代的伟大的悲剧。而在此胜出的挪威的阿蒙森团队他们的胜利又是否可以引发我们对“未卜”之未来的一点掌控,或许这就是避免悲剧发生的“游刃有余”“未雨绸缪”。

这份思考源自于我听了徐玲的《企业怎样做到“向死而生”?》而深有体悟的。徐玲举了“华兴玻璃”在新冠疫情到来之时,并没有因此而停产,反而巩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它何以能迎来生机?这在于企业管理有面对“危机”的“向死而生”的功夫——分散化,产品的分散化、工厂的分散化、招工的分散化,很好的对冲了风险。这种抵御突发风险能力叫做反脆弱性。

现在我们在重新回看斯科特和阿蒙森两支队伍他们为出行所做的准备就可以明白胜出者的反脆弱性能力。

排除在回程中遭遇暴风雪,在人员配备上斯科特团队是绝对胜出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斯科特团队一共有17人,装备精良,配备有摩托雪橇和健壮的西伯利亚的矮种马。阿蒙森团队,总共5个人,唯一的运输工具只有因纽特犬。从这配备上理应是斯科特绝对优势。但是就是这样 配备我们可以看出两只队伍对“保持冗余”的重视程度不同:

物资方面:

阿蒙森团队5个人带了3吨的物资,包括十五、衣服、取暖用的煤油等,这些人均享用非常充裕。而斯科特团队呢?17人带了才1吨物资,对于意外的可控性考虑忽视了。在后来的返程中他们被困暴风雪中,食物和没有耗尽了。这是致命的错误。

运输工具方面:

斯科特队有雪橇和矮种马,但是无法适应南极的极寒天气。后来雪橇的注油系统被冻住了,无法加油维修,成了废铁,矮种马最后相继倒下,斯科特团队最后只能用人力拉雪橇,行进自然落后于阿蒙森团队了。

阿蒙森团队用因纽特犬拉雪橇,这种狗的抗寒和耐力比西伯利亚矮种马要好,他们带的狗非常多,有100只,数量多,可以轮换拉雪橇,不至于消耗狗群的体力,同时一旦团队食物不够,可以杀狗补给。事后证明,这样的冗余非常有必要,100只够,返回营地时只剩10多只了。

阿蒙森团队为了探险,特地跑到北极圈,和当地的因纽特人共同生活了一年,向他们学习怎么用皮毛保暖、怎么训练狗拉雪橇。以及在极寒天气下的野外生存技巧。比如,阿蒙色团队学习因纽特人,用狼皮做衣服,即使温度降到零下40摄氏度,还能保持温暖干燥。而斯科特团队的衣服是棉花和羊毛材质的,极寒天气下既不保暖又不发汗,这在后来的回城中就得到了应证了。

斯科特一行是失败的英雄,其伟大可歌可泣,但同时我们更应该在悲剧中总结与反思,避免更多的伤亡,做好应对不可控的措施,强化反脆弱性能力,保持“冗余”,这是自然教会我们的生存法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伟大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