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为什么要“烧钱”?

现在的公司好像非常的不理性,比如拼多多推出“百亿补贴”使得苹果手机最新的价格比官网价低出1000多,比如瑞幸推出买一赠一券,几乎卖一杯咖啡就亏一杯咖啡,比如美团尽管上市了但最新的财报显示还是亏损的。

然而这些烧钱的公司依旧很值钱,拼多多目前市值427亿美元,瑞幸的市值接近100亿美元,美团则是750亿美元,他们明明都亏损,为啥还这么值钱?

这时候我们要分清楚,烧钱之后留下的是什么?

举个明显的例子,就是14、15年的打车大战,这让我们看到了公司的烧钱能力。滴滴和快的背靠腾讯和阿里,相互补贴用户,打一次车几乎免费,消费者不亦乐乎,而腾讯和阿里两家公司则每天烧掉几十亿。但这四家公司并没有倒闭,相反滴滴和快的合并成为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而腾讯和阿里也是目前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我们需要看到他们的烧钱,本质上是在争夺用户,而烧钱则快速培养了用户的移动支付和乘车的习惯,因此这些烧钱行为,大大加速了业务的普及程度,本质上是花钱买时间和买用户。

同样,我们看到瑞幸通过买一送一的方式,几乎是白送一杯咖啡来获取用户,获得的是用户对于这个平台的了解。如果只是把瑞幸定位为一家卖咖啡的公司,这个钱可能不够,但如果是定位一个新零售的平台,一杯咖啡20几块的获客成本并不高。

而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本质上是为了获得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拼多多的用户基数主要来自三四线城市,受限于人均可支配收入,这部分用户的花钱能力并不足;而拼多多希望通过百亿补贴,售卖苹果、戴森等拳头产品,就是希望通过补贴,建立起平台的高端形象,获取一二线用户对平台的使用。只要获得一个用户的成本是低于这个用户能够为平台创造的价值,他就可以去通过补贴的方式来获取用户,这是一种经济的方式。

买的不如卖的精,在大部分时候,企业的烧钱行为都是经过理性计算的,只要花出来的钱可以形成资产,这种烧钱就是一种投资,就会形成资产,从而正向循环,许多精明的企业家正是通过“烧钱”这样看似很不理性的行为,让公司变得越来越值钱。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司为什么要“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