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似乎经常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

《孩子挑战》第三章的内容我读完了,关上书,作者举的那几个例子让我仍觉得印象深刻:例1,一个小孩儿想帮妈妈到牛奶,结果妈妈赶紧阻止,说:“赶紧放下,你还小,那不是你能干的事。”例2,小姑娘想尝试自己铺床单,妈妈认为她铺不好,总是很慢,并且弄得皱皱巴巴,于是阻止了孩子,并自己铺上了。例3,妈妈带一个小男孩儿去游乐园,男孩儿想玩秋千,想上下荡荡看看,但却被妈妈拒绝了,由妈妈在后面推他。后来男孩儿想玩其他小朋友玩的吊环,妈妈说那太危险了,不同意,让他去玩滑滑梯,并且不断提醒他注意不要被正在荡秋千的孩子撞到、离前面那个正在滑的孩子远一点。孩子很快对游乐园以及自己体验过的项目失去了兴趣。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家长似乎比孩子看得多、想得多,比孩子更能干。确实,这是事实,但家长的“能干”并不能成为干涉孩子做决定、自己独立管理自己、自己独立做事情的理由。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能干”给孩子代劳,这会强化他们认为自己很弱小的错误观念,也会打击他们想做事情的信心和欲望。

我想,不仅对孩子,对于一个完全有自理能力的高中生,我们也会用自己的“高明”对他们进行干涉,即使是很小的事情。昨天,弟弟去买校服,他想买175码。我们马上反对,你身高都有180,175肯定不行,恐怕得180或者185。卖校服的老师说:“夏装校服码子偏小。”我们说:“那直接拿185的来试一下。”他拿着185的夏装校服裤试了一下,说:“这个裤腿有点长。”我们在旁边看了说:“哪里长了,很好,就这个吧。校服大一点没关系。”卖校服的老师:“如果短了,太紧了,容易烂。”我们说:“对对,就这个。”弟弟说:“这个码子真的有点大。”我们一致觉得这个很好,不大。最终,他买了四套185的校服。而后,在车上,他一直说这个校服大了。回家后,洗完澡,一套穿在身上,我们一看,确实大了一点儿。为什么说这个事儿?这让我想到了今天看的书,我们都比弟弟年长,认为这个码数很好,校服大一点更好一些。我们在用自己的经验告诉他,我们的选择是对的。甚至还用不好的眼光看他,认为他这是爱美、讲究的表现。可是,我们都忘了,衣服是穿在弟弟身上的,到底合适不合适,他自己才是最清楚的那一个。而且,我们好像都混淆了一个概念:校服不一定都是要穿成大大的、松松的、丑丑的,不一定当我们不在乎自己的外在形象时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爱美和学习不是两个相冲突的事情。

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能认真听听孩子的话、不让他们勇敢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不给他们独立的空间和时间、不让他们做出自己的选择?

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处处保护,而是在他尝试后试着提出一点他们能接受的建议,在他犯错时微笑着接纳,在他们做出高难度的行为时给与必要的保护(主要是安全上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似乎经常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