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9年底接触王维审老师和“叙事者”,便在铁粉的路上越走越远了。王老师每出一本书,我便第一时间下单,唯恐下单晚了库存被抢空。今年寒假里我阅读了王维审老师的新书《成长的常识---给青年教师的50封信》。
在自序中,王老师说:教师的样子是什么样?我想大概有三个特征:一是良好的素质,二是足够的能力,三是独特的气质。所谓气质,就是一种精神气场,比如正气、骨气、书卷气等。这种气质能够让人在茫茫人群中指着自己说---这个人是老师。如何培育这种气质,那我们就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教师,也就是首先在精神上成长起来。
在本书的第一章,王老师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找到一种精神上的存在。生活中到处都是与自己一样的庸常的同事,如果没有精神生活的滋养与扶持,人很容易就会陷于“不得不随波逐流”而又“不愿自甘堕落”的困境。一个精神明亮的教师不会仅仅活在眼前,紧盯脚下,也不会为了一分一毫的高低上下而计较;当他们在现实中遭遇挫折或碰壁时,坚定的信念会支撑他们在成长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这让我想到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最初走上教师岗位时,每个人都是雄心壮志,每个人对即将到来的教育生活都充满了美好的期待,都有种要大显身手的气魄。可是,三年不到,很多年轻人便在各种困难面前败下阵来,纷纷加入到了喝茶、唠嗑的中老年群体。问其原因,大致就是“干多干少,工资不都一样嘛!”“你干了那么多活,给你多发工资了吗?”“唉!争来争去有意思吗!”“乐乐呵呵退休大吉”。就像网络上那句话说的“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确实很轻松。”你看,缺少了信念的支撑,平凡便成了堕落的借口。当初的憧憬与期待就那么昙花一现地成为过眼云烟了,偶尔想起来时,你会觉得惋惜吗?
那么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王维审老师说:你可以试着去营造自己局部的春天,找到精神的归属,有自己的小天地。试着发现工作之外的爱好,或者在工作中找到可以激发兴趣的领域,然后全心投入,让这些爱好和兴趣滋养精神,让自己可以得到精神的愉悦、情感的放松和勇气的再生。
我的理解是:作为教师,我们在繁忙的工作外,要找到一项自己喜欢的事情,坚定不移地做下去,成为自己的信念乃至信仰。当你在工作中遭遇困顿或看不到方向时,不至于颓废沉沦,你有坚定地信念支撑自己沿着来时的路继续走下去。
这让我想到了“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叙事者们。2019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朋友家看到《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这本书,痴迷一样地连夜读完,我好像突然闯入了教育世界中的一扇完全陌生的窗子,这扇窗外竟有那么美丽的风景,我竟全然没领略过的风景,深感热血沸腾。
申请了一个月,才加入共读QQ群,2000人的大群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叙事者。他们不发广告,不闲聊,平时默不作声,周末则有组织有计划地纷纷提交自己的读写作业。没有繁琐的群规,一切仅靠约定俗成的自觉。他们的作业都是用心写就的教育叙事或者读书感悟,在他们的文章中,我仿佛看到了一群有爱的老师带着一群可爱的孩子在教育的田野上奔跑的场景。当然他们也有困惑,也有挫折,但困惑和挫折的尽头都是源自心底的快乐。他们身上散发着热情似火的教育热情和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这深深吸引了我。
我不禁感叹:这是一群怎样的人?这完全不同于我看到的一地鸡毛的教育生活!在没有人约束的环境里,他们怎么会如此坚定地做着这件事。后来我知道了,这些老师都在做一件事——成长。读书、实践、思考、写作成为了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在这个信念的感召下,他们矢志不移地行走着,讲述着。在坚定的读写实践中,他们中的很多曾经困顿迷茫的人工作做得越来越好,班级带的越来越好,文章写得越来越好,成为了同事中的佼佼者,比如山东荣成的杨雪梅老师,不仅自己活成了一道光,而且照亮了周围的伙伴。
老师们,你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吗?你的精神是熠熠发光的吗?更直白地说,你是一个有精气神的人吗?工作的琐碎忙碌曾使你丢失过自己吗?
从今天起,试着去找到一种精神上的存在吧,让自己循着信念之光,做一个精神明亮的教师。即便生活一地鸡毛,你也可以快乐地捡起它们扎个漂亮的鸡毛掸子。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