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毕业季,总会做很多关于上学时候的梦,梦见分别多年的同学朋友。
昨晚梦到了几个久未见面的友人,梦到我们一起在海边钓鱼,钓到了好大好大的几条鱼,鱼在水里欢快地跃腾,一道又一道的海浪翻过我们的脚背,没过我们的小腿……清晨一觉醒来,似乎还能感受到友人把手搭在我肩上的温热。
光阴似箭,一转眼我们已毕业十几年。各奔南北,结婚前还经常联系,有了孩子后偶有联系,各自有了两三个孩子后,联系越来越少。心中常闪念想起,却无暇细说畅聊。
虽天各一方,但心中常祝愿你们都幸福安康。
今晨跑步途中下起了小雨,既然跑出去了,也唯有继续跑下去、跑回去。其实细雨中奔跑也别有一番清凉的喜悦。汗水与雨水齐下,本来潮湿闷热的感觉变得畅快凉爽。
快到家的时候雨停了,一起顺路去水果店买水果。
老板打趣问道:“你们这是逃难过来的吗?”
“刚跑完步。”
“跑啥跑?你们跑了也白跑,又管不住嘴!”老板真是一句话戳中我们的痛点,我们几乎每天都去水果店报道。
“你这是嫌我们平时水果买多了吗?”我们一边挑选着新鲜的樱桃蓝莓一边说,“再说下次我们不在你这买了啊!哈哈……”
“跑步也是为了心安理得的多吃一点啊!至少还可以保持一下……”
我的跑友们都是喜欢吃又想瘦的美人儿哈!
一起坚持跑下去,就算瘦不了多少,至少也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
凝飞早练晨读20210613家庭教育学习分享——不操心的妈妈,成就孩子开挂的人生
《自驱型成长》一书中提出:
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就应该把自己看做是孩子的“咨询顾问”,而不是孩子的“老板或是经理人”
面对孩子的学习,妈妈们与其焦虑、上火,为孩子忙前忙后地事事操心,不如调整心态,合理引导孩子。
1. 逐步放手,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
陶行知曾经在一次演讲中拿出一只公鸡,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后来,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陶行知认为:
“教育孩子就像喂鸡一样,强迫他去学习,他是不情愿学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面对孩子的学习,与其一味操心,“推着”孩子走,不如逐步放手,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好习惯。
妈妈急于插手,事事躬亲,只会使孩子在学习中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产生依赖感。
只有当孩子获得自我控制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管理的决心。
2. 后果教育,培养孩子自我反
省意识。
对孩子进行后果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反省意识,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很有帮助。有网友发帖称,11岁的女儿每天起床后总是磨磨蹭蹭,害怕她错过校车,她每天都要帮女儿收拾东东西,一遍遍地催促。渐渐的,她意识到不能什么都帮女儿大包大揽了,女儿起床之后,她把一切都交给女儿。毫不奇怪,女儿错过了校车,急得直哭。但从此以后,害怕再次迟到的女儿早晨再也不敢磨蹭了。
只有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所引发的后果时,孩子才能学会自我反省,也才会变得更加自律。
3. 学会示弱,增强孩子学习自信心。
在孩子面前,展露自己能力不足的一面并不是坏事,反而会激发孩子内在的积极能量。
李玫瑾教授说过:
父母可以向孩子袒露自己的短处,比如“我自己都挠头,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管你了,我觉得你应该能管好你自己”。
孩子面前,学会适当示弱,并且不失时机地鼓励孩子,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会大为增强。
有内驱力的孩子,才能够从学习中产生满足感、愉悦感。那些靠着父母督促而行动的孩子,即便暂时优秀,然而一旦缺乏督促,孩子便会感到无所适从,迷失方向,甚至停滞不前。
心理学家大卫·伍德认为:
“父母应该充当孩子的脚手架,为孩子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框架,让孩子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作为妈妈,我们必须接受的残酷真相就是:你的操心,其实99%都没用。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唤醒孩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才是孩子赢得未来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