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经典与名句之《熟语》

引言:高节奏的生活,让大家没空阅读经典。凡事都求快、求效率,也就无法静下心来欣赏那些高深有涵养的东西,最终沉沦于各种快餐文化、娱乐八卦以及无意义的“忧国忧民”而无法自拔。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号在“资源汇总”菜单栏里放置了可以免费阅读中华经典书籍的在线图书馆,直接回复“书籍库”3字,大家就可以随时在线阅读和下载经典书籍。此外,我们还推出《被误解的经典与名句》系列文章,希望大家能静心阅读,对文中所列中华经典书籍,感兴趣的都可以去在线图书馆中阅读原著。


1、女子无才便是德

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才何必为女子累,特患恃才妄作,使人叹为有才无德,为可惜耳。故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隋唐演义》第37回

《隋唐演义》说这句话的原意不是说女子没有才能就是德行,而是说女子有才但不自炫其才就是德行,关键在于这个“无”字,无才不是说没有才能,正如“无我”不是真的没有我,而是忘我。这句话的原意可以改为“女子忘才便是德”。


2、无毒不丈夫

原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大丈夫,自然是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要有度量,才可称为男人。而“无毒不丈夫”,与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

做人太狠了,早晚要伤到自己。



3、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这句话前半句没什么歧义,后半句容易把“淫”理解为“淫乱”。在古代“淫”的解释应该是过分的意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中也是这个意思,讲的是不能太过分、太贪婪。


4、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和狗了。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在民间流传的时候,老百姓将生活中罕见的“裨将”说成了较为常见的“皮匠”。


6、王八蛋

这是大家常用的“骂人话”,骂人为啥跟王八蛋扯上关系了,这不是扯蛋吗?其实呢,王八蛋作为骂人话的典故,有两个源头。其一是来自乌龟,其一来自知识分子。

首先,乌龟腹甲的纹理看起来像汉字的“王八”二字,“王”字在中间,“八”字在头部和尾部,从腹部中间往尾部看,是“王八”二字,往头部看,也是“王八”二字。因此,乌龟的别名就叫王八。

由于古人误以为雄乌龟没有交配能力,雌乌龟要跟蛇交配才能下蛋,王八的蛋显然不是雌乌龟与雄乌龟交配的结果。因此,明清时期的小市民们便把被戴了绿帽子的男子称为“王八”,称他的孩子为“王八蛋”。

其次,古人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称作八端,也就是人品德的8个方面。忘了八端就是忘记了做人的根本,因此世上最坏的人就是“忘八端”,长而久之以讹传讹最终就变成了“王八蛋”。


7、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我们很容易认为为句话的意思是“要用孩子做诱饵,才能够抓住狡猾贪婪的狼”,实际上这句话原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在古汉语中是没有j、q、x这3个音的,现代汉语中的j、q、x一部分来自古时的g、k、h,一部分来自z、c、s。所以,在古汉语中“鞋子”不读作“xie子”,而是读作“hai子”。客家人说的很多话都是古汉语。

后来,“hai”音分化,一部分仍读作“hai”,另一部分则读作了“xie”,“鞋”字即属于后一种情况。但是,在我国山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上海、广东等地的一些方言中,“鞋子”却一直被读成“haizi”。时间一长,人们就习非成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也就被讹传误记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8、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提出的,同时这也是一句饱受后人断章取义之苦的名言。朱熹的天理人欲是什么?“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认为,做人要自然健康,夫妻和谐,而不要贪求淫乐享受、三妻四妾。现代教材为了烘托马克思理论的高大上,老是贬低古人学说,动不动就说朱熹是客观唯心、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仿佛这世上就只有马列是真理。

人家王阳明凭一己之力拯救了当时地球上最大的帝国,马克思的贡献有他大吗?咱不能为了表扬某个外国人,就把自己的祖先都骂了!为了烘托出某理论的高大上,就给它强行安一个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人类的哲学,2千年前未必就比今天差。现代人老是意淫,觉得自己才是发展的最高峰,这才是最大的主观唯心。


9、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这句话真实的出处,来自商鞅法办太子,商鞅说“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但遇到太子犯法,他说的是“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意思就是虽然“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但“太子犯法,其师与庶民同罪。


10、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不少人还拿这句话来劝和尚吃酒肉,让他们放弃“自虐行为”。不少佛教徒自己也会被“不著相”这个说法搞得不知所措,心中有佛就好,何必拘泥于持戒、修行这些外相。如果“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我们何必执着于吃斋念佛呢?

很多人认为“善法也是相”,修行仍然逃不出对“相”的执着,从而否定修行的必要性。看似机智诡辩、洒脱无拘,却落入了另一个误区。执着于“不执着”,仍是一种执着,与其玩文字游戏,不如反观自身现实。

在修行的初期,你必须通过外在规章制度约束内心,当你的内心已经达到《金刚经》所说的境界“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后你才可以直见本心,连外在规章制度、吃斋念佛也免了,此时佛就是你、你就是佛。

因此,济公所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通俗的意思就是,肉就如同毒药,济公是高级玩家,内功比较深厚,吃点毒药也能把毒逼出来;而低级玩家如果吃肉,很容易因中毒而心气大乱、走火入魔。



关联阅读:

1、《被误解的经典与名句之《论语》》

2、《被误解的经典与名句之《庄子》》

3、《被误解的经典与名句之《孟子》》


更多相关历史文章和资源,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误解的经典与名句之《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