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Demeulemeester:谱写刚强与柔软的服装之诗

那是1975年,十六岁的Ann被CD店中的一张唱片封面吸引了。这张在当年震撼了整个摇滚世界的唱片叫《马群》(《Hroses》)。封面上,一个身穿白色衬衫,一手将黑色夹克斜披在肩上的女人直直地望向镜头,与年轻的Ann对视。“我一点也不了解这张唱片意味着什么,我只是看到了它……然后我走进店里买下了它。”那时,尚还年轻的Ann Demeulemeester单纯地被这张唱片中蕴含的力量感吸引,她心中隐约有一个念头,“我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认识这个女人。”

多年后,开始设计并制作服装的Ann为封面上的女人寄去了一个包裹,收到包裹的无疑是摇滚世界的先锋诗人Patti Smith,“有一天我收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包裹……我打开它,里面是三件精美的白色衬衫。三件为我量身定做的衬衫。”于是在Ann Demeulemeester 1997年的服装秀场上,这位音乐诗人为她的挚友送上了开场秀。那是刚强与柔软结合的音乐之诗,一如Ann和她所创造的服装:纯粹的黑与白的布料勾勒出干净有力的线条,看似散漫不羁的解构式的廓形,在浪漫、优雅、力量感与放荡之间实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平衡。

在服装产业的商业世界中取得的诗意的平衡——这是Ann Demeulemeester作为设计师与她的同名品牌的独特风格。先锋又反叛、充满浪漫的艺术气息,这些在日后成为其品牌特点的独特魅力或许早在多年前Ann买下那张唱片时就已初显预兆,正如Patti Smith在《马群》中所显现的,Ann Demeulemeester在服装中追求的也正是那种自由。

这种诗性的特质早早隐藏在Ann Demeulemeester的成长脉络里。她出生并成长于比利时的北弗兰德省,在这片曾在历史上诞生过多位艺术家的土地上度过了她的少年时代。Ann似乎继承了这些艺术家先辈的特点,她创造的服装总能在时尚界的迷潮中保持一种坚定的意志,不因片刻的潮流而摇摆不定。这让人想起在十五世纪以大胆鲜明的用色和光感质地区别于当时欧洲大部分画作的比利时艺术家Peter Paul Rubens,Ann Demeulemeester作为设计师保留了这种反抗的艺术精神,并将它赋予她的服装系列。

与大部分时装设计师不同,Ann的时装启蒙并非来源于光鲜亮丽的时装形象,而是从她少年时期对于绘制肖像画的热衷发展而来。她逐渐喜欢上了为她画笔下的人物设想各式各样的服装,并且在想象中思考这些服装与人体之间的关系。怀抱着对人与服装之间的关系的好奇,她最终决定去安特卫普皇家学院学习服装设计,尝试着去做一名服装设计师。“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我能够和不同的人交流……通过我的工作,我认识了在从前几乎不可能和我有交集的人。”一种对人类的观察从一开始就贯穿于Ann所有的服装系列中。穿着服装背后的理由几乎与服装本身同等重要,这种近乎于人类学家的观点决定了她的作品中不同于其他服装的特质——私密且关乎人性,诗意浓重但不失功能性。

不同于长年被打在Ann Demeulemeester身上的先锋设计师标签,Ann的服装永远以人为坐标,美与功能性在她心中同等重要。那一丝挥之不去的诗意与其说是Ann Demeulemeester刻意赋予服装的特质,不如说是设计师本人个性的流露。Ann的设计灵感大多来源于她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穿衣“挑战”,她将这些私人的、有关服装的困惑和态度收集起来,然后将它们变成Ann Demeulemeester下一季度的时装。例如在发布后几乎成为Ann Demeulemeester品牌标志的厚底靴就诞生于90年代末女性对于鞋子高度的选择还相对贫乏的时候。即使Comme des Garcons的中性平底鞋在90年代末已经开始为大众接受,女性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女式细高跟,Ann却想要一双在为她提供一些高度的同时能够让她在城市中舒适行走的鞋子。从这样私人的角度出发,在无数次对于细节的调整和完善之后,Ann得到了她理想中舒适且美的高度,也因此造就了Ann Demeulemeester的经典单品之一。Ann的美学角度更贴近私密的个人生活,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该品牌旗下的服装呈现出与设计师如出一辙的个性。这种个人特质的物品化在快销品纷飞的时装界很难不说是另一种个性的体现。

不过,在快速变换的时尚产业中保持自我并非如此轻易。在安特卫普完成学业之后,Ann作为独立设计师继续她的创作,即使她的作品在设计界备受赞誉,却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取得商业上的成功。1993年,Ann Demeulemeester在巴黎的一家艺术画廊发表了它的第一个服装系列。身材高挑的模特身着黑与白的衣衫从黑暗中缓缓现身,整场秀的氛围似是模仿一场盛大的葬礼。这一系列的服装更为直观地展现了Ann的灵魂内核——有关反叛与自由的精神,却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为大众接受。Ann在之后与Vogue的采访中坦言了早期的商业困境:“我并不畏惧失败……设计就像一场对公众进行的实验。”

时尚在作为最为包容的创意行业的同时,也是一个有关设计视野与商业利益的交易场,Ann必须在个人品味与商业立场之间取舍。于是在同年,她雇佣了Anne Chapella管理品牌的商业事务,即使后者在此前从未有过时装相关的工作经验。这个决定本身又一次表明了Ann个性中的与众不同的内核。不过事实证明Ann的判断是正确的。在Anne Chapella的帮助下,Ann Demeulemeester有针对性地改进了品牌服装的廓形,使它更满足新一代崛起的职业女性的需求——干脆利落的剪裁,纤瘦有力的造型,去性别化的服装制式——在保留Ann Demeulemeester设计语言的同时,Anne Chapella帮助这个濒临破产边缘的独立品牌走向了商业成功。

Ann Demeulemeester 1997年的春季系列成为了整个品牌发展的转折点。在诗意的飞翔与现实的重力之间,Ann Demeulemeester第一次实现了完美的平衡。Ann继续着她对于服装和人体关系的探讨,她创造了新的廓形,使得人体与衣料之间有了更加自由随性的互动,与此同时兼顾了服装的实穿性。区别于Ann的早期作品,这一次的Demeulemeester试图赋予的是一种真正自由的身体图景。Ann厌烦了90年代末期那些过度刻画女性身体曲线的服装,并决心在新的系列中展现一种新形式的身体自由,于是那些流畅翻飞的垂坠感与散漫不失力量的线条应运诞生。大城市中的职场女性青睐于Demeulemeester所创造的自由廓形,这使得她们能够轻松自在地穿行在城市之中。

更出乎意料的是,这是时装秀场上首次同时出现男性与女性的面孔,Ann使不同性别的模特同台,进一步模糊了服装的性别界限。热衷于探讨服装与人体关系和性别界限的模糊化,Ann Demeulemeester因此时常被拿来与川久保玲、山本耀司等日本设计师同时讨论。但其中微妙的不同在于,Demeulemeester并非有意创造一种中性的概念,更不是在故意制造性感的缺失。在她看来,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着男性和女性的元素,“我不经常提及女性……因为女性并不真正存在。”她试图呈现的是一种超乎性别界限的性感,“只有芭比娃娃是性感的吗?……我想要展现的是真正触动人的性感,而不是那些施加在我们身上的刻板常规。不要将性感当作庸俗。”除去那些被刻意塑造的性感标签,不简单地将人类进行性别上的分类,这才是Ann Demeulemeester最直接的创造初衷——如同她少年时绘制肖像画那样,这是以人的角度出发,以服装为媒介进行的灵魂的表达。

“那些与我感同身受的人将会找到我和我的作品。设计师为大众工作,取悦大众是设计师的职责之一。我在不断地进步,但我的服装永远与我灵魂的力量相关。”Ann Demeulemeester是这样一个追求自由同时又不失现实感的独立品牌。无限制,不自由。Ann从未将服装的功能性抛之脑后,她以自己的方式与大众交流,所用语言的词汇是受众的需求,但表达的是典型的Demeulemeester式的自由与反叛。多年来,Ann Demeulemeester并未抛下的正是这种对自身语言的珍贵表达。时尚可以改变世界吗?她回答道:“艺术家应当用其所拥有的武器与世界对抗。每一种表达都是珍贵的,我认为这是一种责任。”服装正是Ann打磨已久的珍贵武器。

她在Ann Demeulemeester 2008年的秋冬系列中表达了这种珍贵的声音。Ann被迪伦·鲍伯的反战歌曲《Knockin’ on Heavens Door》中纯粹又简洁的力量所震撼,以此为灵感创造出了新一季度的男装系列——这场秀有关坚定与不屈服的意志。“这首反战歌曲中有我们当下需要的东西。人们对当今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感到恐惧,这种恐惧甚至表现在了他们的穿衣方式上。恐惧会消灭所有的美和一切我们赖以生存的具有创造力的正面能量。”自信且无所畏惧地生活并抗争着,Ann想要借此传达的是这样一种力量。不过,Ann Demeulemeester传达能量的方式可不是一味地鼓吹勇气和强大。“我想要用花来表达这种正面的力量。”Ann在自己的花园中摘下这些花朵,以不同的时长进行晒干从而得到颜色多样的干花。她拍下这些花朵风干后的样子,再将照片印染在服装上。那些独特的印花柔软地绽放在布料之上,这是Demeulemeester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没有强有力的压迫性的呼喊,只有从她自身灵魂中发出的对自由和美的渴望。Ann Demeulemeester的设计视野就是如此私人且广阔。

2018年的秋冬时装周上,Ann Demeulemeester以现代的方式带我们回顾了维多利亚时代的风霜与激情。皮革带来的粗粝感中和了中古时代的浪漫,金银色的穗绳从衣料之间缓缓垂下,这场秀延续了Ann对中性概念以及解构式设计的兴趣,但已经不是她本人的手笔。早在2013年,这位特立独行的设计师就为媒体发去了一封PDF格式的手写信,表明自己离开与其同名品牌的意愿。“我想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去尝试另一种不同的生活,”她试图去找寻一种新的语言,“我想要再次变得脆弱。重新开始,去挑战一些困难的东西。”她选定了Sebastien Meunier作为在她离职之后的品牌设计师,后者曾在MM6以及Maison Margiela的男装线担任设计工作。Meunier继承了Ann那游走在浪漫与尖锐之间的微妙诗意,又为之注入了一分肉欲的性感。

作为极少数在成名之后选择离开的设计师之一,Ann始终明确地追寻着自己所求的东西,她的离去也又一次证明了Ann Demeulemeester这个品牌的精神核心——不轻易妥协的自由。现在的Demeulemeester醉心于乡村生活,她同丈夫一起居住在一个距离安特卫普只有45分钟车程的小镇上,生活平静且舒适。缓和的乡村生活使Ann学会了一种崭新的与自然相处的方式。自然是如此复杂多变且难以预测,“暴风雨会突然到来,你爱的东西会被一瞬间摧毁。我必须学会重新开始。老树死去后,新的幼苗还会生长。”自然的乡村生活锻炼了她对事物的耐心,也为她找到了新的乐趣。Ann开始着迷于制作手工作物。她与丈夫Patrick Robyn一起建立了一个涵盖了陶瓷、银器以及玻璃制品的家居用品系列,一如当年共同创建Ann Demeulemeester这个同名品牌一般。Ann在家中设置了一个制作陶瓷用品的地下工作室,缓慢但专注地学习着如何制造陶器。“我必须学会在烧制时耐心地等待,学会接受我有可能失败且不得不重来的事实。”她说,“这与时尚完全不同。”她享受着这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常常在地下室中工作到深夜。

漫步于自然之中,Demeulemeester再次感受到了自由。她不再参与任何一期Ann Demeulemeester的时装秀,甚至很少为自己购买衣服,至始至终未曾改变的是她创作的兴趣与初衷。“我喜爱雕琢事物。我的服装一直与廓形相关,所以它们总是黑色或白色的。……我喜欢它们纯粹的状态。”这种对形状和结构的兴趣延续到了她对陶瓷的创作上。

生活如此平静,Ann全身心地投入在新的创作中。这位曾经为时尚界贡献出她独特嗓音的服装诗人,在几经变幻的时装场上展现了一颗自由反叛的滚烫灵魂,最后潇洒自如地离去。“我只是毫不妥协地遵从内心。”她说。“美丽的心将创造自由,而自由的心终将创造美丽。”

你可能感兴趣的:(Ann Demeulemeester:谱写刚强与柔软的服装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