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因得不到满足而哭泣怎么办

J妈学堂


最近总是听到很多一两岁宝宝的妈妈向我求助和抱怨,宝宝越来越难管了,稍微不满足就哭闹不止。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我们家长要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一方面我们要知道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情,而恰恰证明您的宝宝越来越聪明,懂得了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如何去努力去争取,只是由于他们认知能力的有限,方法不当而已;另一方面,我们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否则在孩子三岁以后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将会发展为任性。三岁孩子的任性可以是哭闹,十三岁孩子的任性可能就是打人,不服管教,甚至伤害自己或者他人。所以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提高到一定高度去认识和解决的。

图片发自App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十分难,想想我女儿Joy在九个多月的时候,这种情况逐渐开始,并且越来越厉害。

Joy是个十分乐观开朗的小孩,在她九个月前几乎没有哭闹过,那些哭闹不止,哄不好的孩子似乎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我还为我有这样一个乖巧的宝宝而沾沾自喜。

然而当她进入第九个月的时候,情况却有了变化。那时,她可以理解更多的话语,可以认识将近二十种物品的名称,能听得懂很多口令,会跟着音乐起舞等等。我们对这除了喜悦之外并没有太大的惊喜,因为我跟每个妈妈一样,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但是有另外一种情况的发生却很出乎我的意料,那就是如果她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比如她要拿满是米饭的饭碗而被我们制止的时候,最开始,她只会叫两声,随着月份的增大,到了后来,她就会哭,而且眼泪来的特别快,哭的特别委屈。我一直觉得诧异,我的孩子如此懂事聪明,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图片发自App

后来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懂得这种情况在育儿理论上其实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情况。大概发生在1岁半到2岁,有的宝宝会提前(比如我们的Joy),在他们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耍脾气,不听大人的话,叛逆的行事。

孩子第一个叛逆期的主要原因就是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而表现出来的叛逆行为多种多样,比如孩子到了两岁可能会跟父母的命令唱反调,不理睬父母等等。到底如何处理呢?

我翻阅了很多书籍,总体上分为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冷处理,一种是讲道理。(即使孩子再大一些,讲道理这个方法也是需要探讨的。人类有一个通用的特质就是反说教性,就是我们成人,听到了那些大道理,也会产生反感,因此讲道理怎么讲,也是有章可循的,我们以后再探讨这个问题。)

图片发自App

首先我们谈下冷处理,这种观点主张在孩子得不到满足而哭闹的时候,不要去理会孩子,任由他哭闹,等她平静了,再进行下一步。我开始也尝试使用这种方法,有一次孩子想要拿一个装满油的小瓶,被我禁止后,她由吭叽变成哭,我依旧采取冷处理,她也由哭变成了嚎啕大哭,满脸的泪水鼻涕。我记得书上说一次可能不见效,多几次就可以了。我也因此多试了几次,可是次数多了,孩子的泪水也多了,她并没有因我的冷处理而有所改善,需求得不到满足依旧流眼泪。我想这种方法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能不奏效,而且经常哭泣对孩子身心都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我记得马伊琍在谈她的育儿经验的时候说过她很后悔,当初很教条主义,为了锻炼孩子的分床睡,自主入睡等等,让孩子哭了那么久,现在就是后悔,如果可以倒回,她一定不会让孩子留那么多眼泪。

是的我们成人都希望在开心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我们有什么理由滥用我们作为父母的权利,任由孩子哭泣而不理睬呢?冷处理的方法很快被我否定了。

第二种方法就是讲道理。这种处理方式的原理就是一次不明白讲两次,两次不明白三次,多说几遍孩子就明白了。我们常说大道理大道理,也就是道理不是像物品一样,一两个字就可以说清的,我们说了那么多,孩子是根本听不懂的。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阿拉伯人跟我们用阿拉伯语去讲为什么我们不能拿一个盛着米饭的饭碗去玩,我们能听懂吗,我们没有这样的语言基础就是他说上一百次我们还是不懂究竟什么原因。当然作为成年人,我们可能通过肢体语言会明了我们不被允许拿着盛着米饭的饭碗玩,我们也会遵守,但是孩子是不同的,她即使明白一种行动不被允许,他依然会选择继续行事,因为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这个程度,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又复合自然规律的。

这两种方法都不奏效,难道我就无计可施了吗?

我想起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提出的一个教育理念就是”和善而坚定”。

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当然对这句话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每个人依据自己的理解而采取的行动也是不同的。我所理解的和善而坚定,和善是在外,坚定是内心;和善是手段,坚定是目标。我们采取一切和善的方法来达到我们坚定的目标。

尽管书中给出来一些案例,但是我相信每个孩子的每一天都是独特的片段,没有彩排,出现的状况也没有统一的方法论可寻,这就要求每个妈妈都要做学习型妈妈,掌握多种育儿理论之后,挑选一种最适合自己宝宝的,理论是固定的,应用却是灵活的,我们教育孩子也是自己在成长成熟的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是怎么做的吧。

有一次Joy一定要吃一个中国古代钱币做成的一个中国结,她就拿在嘴里啃,我把那个中国结拿出来她就哭,没办法,她一哭我就赶紧再塞回去她嘴里去。我该怎么办呢?

我找了一个小熊,想作为替代品,把她的双手占上。我就把小熊直接放在她手里,拿走中国结,她瞬间又哭了。那我再想办法,这一次我成功了,我是怎么做的呢?

重点来了!

我依旧拿着那个小熊,我跟小熊说话,跟小熊笑,拿着小熊的耳朵说你太可爱了,拿着小熊的脚说你太可爱了,捏捏小熊的鼻子说你太可爱了。我又对Joy说,你摸摸小熊,看看多可爱呀,她依旧不松手她手里的中国结,我就把小熊往她手上碰,嘴里并抑扬顿挫的说些什么,她终于松手了,我继续转移她的注意力,也就是把她对中国结的注意力转移到小熊上。我趁机移走了中国结,我们一起摸摸小熊的脑袋,她也很开心,也没有再继续找那个中国结。

通过这个事情我就总结出了一套办法,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因为不让她拿某样物品而哭过。

所以各位家长您已经知道我的办法了吧,让我们总结下:

如果孩子拿了一个不该她碰的东西,我们又要不下来应该怎么做呢?(或者她的其他要求得不到满足,)

用另一种安全的物品去替换。

注意不要直接换,而且要循序渐进,首先我们要声情并茂的让她对替换品产生兴趣,在让她无意中接近替换品,最后使她忘掉原来的需求。

再次强调,我们本篇文章探讨的仅仅是孩子第一个叛逆期中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案,其他阶段我们会在以后继续跟大家探讨。

还是要强调我的观点,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一切教育都有最适合的方法,宝妈们不要放弃自己的学习。

希望各位宝妈能跟着我们一起成长,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J妈学堂,各位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宝宝因得不到满足而哭泣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