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

从前先生,虽然不必个个都如孔子一般学贯古今、心怀仁义,却各个都如孔子一般,心甘情愿的选择了做一个先生,在做先生这个领域来施展自己的抱负的。

从这一点来看,先生与绍兴师爷还不同。虽然都是教人,绍兴师爷实际上还有一个阶级局限的问题。古代官场,官就是官,吏就是吏。是完全分开的两个阶层。一旦选择了做吏,一辈子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再做官了。所以,绍兴师爷是明知道无望了,才在师爷的位置上做到极致的。

先生却不同,他完全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但笃定的认定了做先生是自己最好的选择,以此来做了先生,难有做不好的。迂腐如鲁迅先生所描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样的寿镜吾先生,也照样堂堂真正,在做先生的领域做出了圣人的模样。

伴随着工业化带来的职业化,先生变成了一种职业选择,已经全然不必要有职业信仰了。只要一张资格证书,一时欣喜或者无奈非要做先生不可时间,他就可以依着他的资格证书来做先生了。他自己做人是寥寥草草的,却在先生群中迫于认真的风气,周周正正的做起了先生。投入一点的还不错,懂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至少还有点先生的意思。糟糕一点的,完全将做先生做了调班,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天天虽不曾有意而为,却并没有半分的真性情在,无意识的做着误人子弟的勾当。

做先生最本质的是教人自我觉醒,自我创造。倘没有自己的自我觉醒,不能在做先生的时候实现自我创造,是断然无法教人的。梁漱溟先生所谓“人生行谊”的教育,非先有人生行谊的觉醒,而后其他知识等教育方可著其功效。先生本身不在人生行谊方面做了学生的榜样,是断然教不出有出息的学生的。

丹麦有位伟大的教育家——柯尔德,他总结自己的教育,并没有什么原理和方法。只是他在十八岁时学者爱人爱神的道理,自己感到十分快乐;就立志用他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别人得到这个快乐。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柯尔德成就了自己,成就了丹麦的民众教育,也开创了丹麦教育的精神。

先生是先于他人发现人生之乐,而愿意无私的引导众人来享受这种人生之乐的人。非有这种纯粹的意愿不可以做先生。

孔子发现了“学而时习之”的快乐,孟子发现了“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乐。所以孔子、孟子虽非有意为先生,而成了先生。今天的我们,手里持着做先生的证书,并不能证明我们就可以做个合格的好先生。非要等我们自己从做先生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然后用一生的时间将这种真快乐传递地学生,并通过学生一代代传递下去时,我们自己才真正堪当上“先生”的名号。如同央视所拍的《先生》一般,入了“先生”的史册。

或许天生有一种人,他刚好只适合在这个领域,而不是在另外的领域,用尽身心,做到别人做不到,甚至圣人来了也做不到的程度。碰巧这个领域是教育人的,碰巧在这方面自觉发现了自己的人,就是先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