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吊子的觉悟

一定要有一个结果才去做吗?

好玩就可以了呀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结果,人生的结果只有一个

人生最重要的是过程,是体验,是感受

——@银河总攻元元殿下


我不知道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但可以确定的是越来越来看重过程感受的重要性了

以前总觉得,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呀,对于考试,成绩就是能力的最佳体现,而比赛,更是包含了成王败寇的意味,若不是关系好的朋友亲人,谁会在意你失败背后的才华和努力呢;就连谈恋爱,也喜欢脑补那种充满误会无奈各方阻碍但最后圆满在一起的虐恋,“只要结局是好的,过程你让我怎么哭都行”,往往是法官的一锤定音,任何事情有无意义、值不值得,都依靠那最后一声剥夺或赋予。

本来应该会一直这样下去吧,毕竟这是一套极有说服力的说辞,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变化,付诸多少欢喜在前景虚无缥缈的现有温存中,难以否认是件傻事。以前我听到他说,即使分开了,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诸如此类的话,气的要掉眼泪,话倒是冠冕堂皇够豁达的,但怎么能够把分离说的如此云淡风轻呢,那可是我难受到不敢想象的事情。或许人与人亲近久了,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对方吧,渐渐也无所谓那份固执得失心的去向,在断断续续地找朋友诉说获得反面支持后,在一千零一次暗下决心无果后,我还是愿意在看不到未来的团雾里再沉迷一会儿,这竟只能成为我自己的秘密了。遇到能给你带来看待问题的新视角、理解你并自信阳光的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事儿,虽然19年的阅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出现的这种也寥寥无几。

若此时的想念是真的,快乐也是真的,那么无数情绪融化在语音的夜里,以及无数看到好吃好看想分享的心情,也都值得我正视且珍视。或许很多很多年后回忆起来也会感到奇怪,或许还会自认“耽误”,但至少此时此刻,我所做即我愿。

我始终相信,若是当事人都享受或愿意的状态并不会伤害到其他人,那自然是可以继续无需指责的。在朋友问我关于她怎样做会不会很“渣”,我肯定还是会支持她跟随自己的心走。

在鸡汤横流的现在,人们的种种行为总会受到太多评判,无论是道德的也好还是其他。比如几个月前大S调侃十几年前演的杉菜是绿茶婊,虽然我丝毫不认为在为确立关系前女生同时接受两个男生的求爱有什么不对;还有持有无比坚定的“不喜欢他就不要留给他半点机会”观点的人,会指责女生与求爱者较好来往;又比如说,大家都欣赏分手后洒脱彻底不再联系的人,而那些分开后还继续做“朋友”的,就绝对不是朋友那么简单;再比如说,人们不愿意直视内心正常的嫉妒、怨恨等阴暗面,对于自己也希望粉饰太平,又或在编辑自己的微博朋友圈会再三斟酌表达和观点,以免被扣上“三观不正”的帽子...

评判的标准这么多,到底哪个会是永恒真理呢,为追求自己的快乐、而不是大家暂时公认的美好,个人本位有时就有点必要了,若当事人乐意且不伤害到其他人,那当然无需指责或议论纷纷,世界不会围绕一个标准转的,泛化道德是略危险的,而它有太不缺少思绪混乱的时候了

诚如上面所说,跟随自己的心走是再重要不过的了,而外在的“普遍价值标准”的评判又是那么强大。享受自我的满足和快乐,会不经意地带着焦虑和自我怀疑,我便是个重灾区,欲说不说的隐忍和装作洒脱的豁达缠绕于心太久了。

“保守主义和享乐主义都能获得自己的快乐,唯独半吊子得不到快乐”, 在讨论是否看待婚前性行为和社会对婚前“破处”的女孩们的看法时,黄执中如是说道。

半吊子既认可保守带来的神圣感,也向往凡夫俗子及时行乐的美妙,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纠结矛盾,他们总能为自己行为找到无懈可击的说辞,尽管可能前后不一致。这获得的评价往往是,可悲又可怜

半吊子不仅仅可以用来形容享乐主义和保守主义,尽管这一对比是最经典广泛的,任何坚持某一件事但心里又不断怀疑从而不能真正坚持的,都处于这矛盾旋涡中。而我私心是不愿将之认定为可悲可怜的,若巧言令色一点,矛盾之处有时不正是迷人之处吗?我们这年代的人,孩童到青少年的成长阶段恰好是翻天覆地新旧交接的00年代,一方面受西方影响,个人意志和自由精神在不断觉醒,另一方面又难以逃脱传统,想要的不被允许,前卫的思想没有正合适的环境土壤,一方面说着你看外国怎么怎么样,老友记那几个人六季下来睡过的人加起来不下一百个,但要真发生在自己身边又嫌弃好随便滥情呀,不止是半吊子的形成,包括双标等等问题,都与之脱不了干系。我们最终活的既不像自己,又不像别人,既不敢直视自己,也吝啬理解他人。

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

你可能感兴趣的:(半吊子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