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30多度的天气觉得热,30多度的水却觉得凉?

文章首发于同名公众号:【我又又又懂了】

为什么30多度的天气觉得热,30多度的水却觉得凉?


正值盛夏时节了,相信大家都知道30多度的气温意味着什么,总之就是一个字——热!


(更不用说南方都要40多度了)


然而当我们把自己泡在同样温度的水里时,却不会觉得热。


甚至假如我们在30多度的水里稍微呆久一点,甚至还会感觉到有点冷。


这就让人奇怪了,明明是同样的温度,为什么30℃的气温会让人觉得热,而30℃的水却让人感到冷呢?


(图源 pixabay,侵删)

一言以蔽之,其实这就是一个散热问题。


人的体温是怎么回事?


人体常温和安静自然状态下的辐射散热就是我们的体温。


(图源 pixabay,侵删)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台机器在工作的时候都会产生热量。


而如果这些热量没有及时散发出去,它们就会让机器的内部不断积累,机器的温度就会越来越高...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台机器就不能正常工作了。


和机器工作原理一样,人体的各种运动也会产生热量,这就需要散热。


否则身体会像任何过热的引擎一样,因为过热而停止了正常的运作。


可能有人要问了,那我不动的时候也在散热吗?


是的,至少活着的人的身体可是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工作的


即使我们一动也不动,或者睡觉的时候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维持必需的生理活动)。


在这同时,身体也在持续不断地向外散热


除此以外,我们的身体这台机器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其核心温度必须保持在37℃左右,它才能正常运行。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冬天我们通常要穿更多的衣服来尽量阻止身体向外散热,维持正常的体温。


而相反的,如果人体不散热,体温很容易就会超过正常值,接着就会破坏一些特殊细胞,主要是神经细胞


大脑受过热影响最大。

(图源 pixabay,侵删)

在发高烧时人会神志不清,就是由于高温阻碍了大脑的正常运行。


人怎么感知外界温度呢?


我们的身体有很多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主要位于皮肤、粘膜、内脏、大静脉等。

也正因此我们能感觉到东西和吃的食物的温度。


中枢温度感受器位于脑干网状结构和下丘脑弓状核,也就是冷热信息的汇集和处理中心。

(图源 维基百科,侵删)

我们就是通过皮肤和中枢感知身体的冷热,并在体温异常时做出相应的反应。


37度的气温?37度的水温?

我们对冷热的感知,取决于体内产生的热量与身体散发出的热量之间的平衡关系。

决定这种平衡关系的,有两点因素,外界的温度以及物质的传热能力


根据热力学的原理,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当气温达到30多度时,空气和身体的温度相似,无效散热达成。


热量发散不出去,积攒在体内,身体就会感觉热。

并且,空气在30℃的时候,其导热系数仅为大约 0.026W/(m·℃),而在同样的温度下,水的导热系数却为大约 0.59W/(m·℃)。


非常明显,水的传热能力约为空气的30倍。

当我们泡在30多度的水里时,因为水的传热能力比较强,会快速带走身体的热量,所以我们就会感觉冷。

而如果是淋浴的情况,更甚。


淋浴时室温若低于37℃,就会形成一定的空气对流,降低人体的温度;同时,流动的水也能够促进人体体表热量交换,加快散热,淋浴也就更容易感觉到冷。


声明:文章内容及图片整理自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30多度的天气觉得热,30多度的水却觉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