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道德经》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凡欲于道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修真体道,践行天道法则,并以此影响到天下,如此才是大道之士。


自古以来,能做到真正像道一样善德的圣人有很多,老君以天地的智慧糅集于《道德经》一书,成为我国传承千年的道德典范。这样的德是“浩德”。因为老君的思想已经不仅仅流淌在我们华夏国人身上,更流淌在全人类精神大洋之上。


作为老君思想的传承人,道人们本应该将自己的行为规范完善到更高的境界,进而去弘扬大道,让更多的人了解道教是什么,道是什么。“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作为道教的虔诚信徒,就更应该做好尊道贵德的模范和先锋。从思想上的信仰,到日常的待人接物等生活起居细节,都应该以尊道贵德为宗旨。


尊道就是学道,就是承道,就是传道,就是弘道。修道之人,追求性果圆明,功行圆满。这个功就是要弘扬道法,兴旺教门,延续薪火,服务社会。所以,功在弘道是道人的天职。但道应该如何去弘扬呢?一切答案都写在无上经典之中。

老祖宗有一句话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一部经典,无论你讲得再好,只要你不去做,就永远也体验不到、也验证不了这个好。

因此,无论是社会信众,还是修道人,都应该做一名勤行大道的“上士”,努力去践行所学到的至善知识与经验。丘祖曾提出“真知、真行”的道理,只要我们发心愿去做一名上士,勤行笃行,学道便会乐在其中。若是只满足于理想中的完美,逻辑上的严谨,口头上的理论,就会闹出“纸上谈兵”的笑话。

图片发自App

如何去践行大道?一句话总结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中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既然是在修道,就要无分别心,以利济天下众生为最大的功行。


修行人要时常怀有一颗“悲悯之心”,从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尽心尽力去做,这才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上善大道。丘祖说:“人情反覆皆仙道,日用操持尽力行。”要“广行方便,普济群生”,由此可见丘祖之心念念在民。这都是我们道教徒学习的榜样。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有道的。自古以来,善于行道的人,他的行为往往是最善于契合自然,融大道于最平常之处。老君《道德经》第十五章讲到,“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学道的人,善于体悟自然,就是要将道的美好的品质代代相传。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道看不清又摸不着,它究竟在哪里呢?庄子说:“道无所不在,其在下也,道在瓦甓。”由此看来,道具有谦下、包容、像水一样美好的品德。谈及修道,就是要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谦善、包容的道心,用这颗道心来指引着人生的方向。由此,道就在我们心中。

图片发自App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有道的。老君《道德经》第十五章讲到,“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学道的人,善于体悟自然,就是要将道的美好的品质代代相传。


能将最细微的爱心传递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这便是那颗友爱、慈悯之道心、道行的体现。道在心中,道更在行动上。用真功实行去体现道心,这正是老君爷告诉给我们的修道之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