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给孩子读故事的父母,可能已经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周末,奇妙老师去朋友安迪家做客,恰巧遇到朋友5岁的女儿正在给她的小伙伴们讲故事。

她讲得声情并茂,不仅丝毫不比有声故事书讲得差,还多了几分儿童的稚嫩与可爱,而一旁的小朋友们更是听得津津有味。

她的故事不仅带动了小朋友们,更感染了旁边几个年轻的妈妈,她们纷纷向安迪讨教:这么小的孩子,是如何学会讲故事的?

安迪解释道,其实让孩子学会讲故事的秘诀,就在睡前的那半个小时的绘本时间里。

在这半个小时里,她不仅仅是机械地给孩子读绘本,更多地是用聊天、提问或者故事续写的方式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个故事。时间久了,孩子不仅能够复述故事,更有了自己编简单故事的本领。

没错,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也几乎是每位家长的必修功课,但如果改变一下思路,将给孩子讲故事,换做教孩子自己讲故事,这不仅解放了父母,更能有效地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日积月累,孩子通过讲故事锻炼出的“故事力”,也必将使孩子受益一生。


一、未来属于会讲故事的人

近年来,一直有一句戳中亿万父母焦虑神经的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教育过程中,相比物质条件,父母最应该给孩子的是适应未来的能力,而“故事力”正是其中一种。

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在畅销书《全新思维》中提到,故事力,是赢在未来的6大能力之一。因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将取代掉大量标准化高,重复性的劳动,如银行业、接线员、司机等行业。

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李开复曾指出,在中国,截至2037年,约40%的就业将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大概会有4亿人涉及到转行的问题,留给人类的行业只有创意性、情感性等5类工作,而这5类工作中有3类与故事力相关联。

针对孩子的故事力启蒙教育,将有效的培养孩子对故事的兴趣,提升其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职业竞争力。


二、如何提升孩子的故事力

美国加州大学公布一项研究:对275个家庭的孩子,进行了从出生后一直到4岁整整四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在睡觉前20分钟与父母经常聊天的孩子,语言能力得分是被动听家长讲故事孩子得分的6倍。

研究人员认为,只是让孩子“听”绘本,并没有达到和孩子进行信息交流的目的。孩子的大脑之所以越变越聪明,在于“对话”和“交流”的刺激。所以,家长们不妨通过睡前陪孩子读绘本的方式提升孩子“故事力”。


三、培养孩子故事力要从哪几个方向出发

培养孩子故事力,可以从记忆、理解、创造、思辨四个维度进行。

1、培养孩子对故事的拆解能力,让孩子学会记忆和理解

几乎每一个故事都由起因、经过、结尾构成。培养孩子拆解故事的能力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当我们为孩子读完一个故事,可以问问孩子:

这个故事起因是什么

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

大家是怎么解决的

诱导孩子回答完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鼓励孩子把整个故事完整复述一遍。日积月累,孩子也就学会自己去拆解故事了。

当孩子能够独立拆解并复述一个故事后,他也就完成了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

2、培养孩子对故事的创造能力,让孩子学会创造

除了对故事的拆解和复述,我们还要培养孩子创造故事的能力。在这里,奇妙老师推荐两种方法给大家:故事续编和故事创编。

★故事续编:难度较小,更适用于刚刚开始进行故事创造力培养的孩子。

例如:在讲完《丑小鸭》的故事后,家长们可以试着问孩子们,如果你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之后,你会做些什么呢?

儿童思维还没有固化,他们天生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很多时候孩子续编的故事会让很多成年人自愧不如。通过续编故事,我们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故事创编:难度较大,已经熟练掌握故事续编力的孩子,可以尝试锻炼故事创编能力。

在刚刚锻炼故事创编力时,我们可以借助“看图说话”的方式来达成,这也是奇妙老师朋友安迪常用的方法。

安迪介绍到,在买来新的绘本后,她通常会先让孩子自己翻看绘本,而后照着图片,说出绘本中发生的故事。

孩子还不认识字,整个故事的完成都要靠孩子想象能力与逻辑能力。培养的时间久了,现在孩子在路上看到类似文明、环保或者交通规则公益宣传画,已经能够根据图画内容完整的叙述出一个故事。

另外,家长们还可以通过和孩子玩“编故事游戏”,来培养孩子创编故事的能力。

游戏很简单,家长通过描述故事场景,和孩子轮流来,一人说一句,共同推动故事发展。比如,家长先开始:

家长:窗外有一片大森林。

孩子:一只小梅花鹿跑了过来。

家长:这只梅花鹿慌里慌张地,跑的飞快。

孩子:哇!一个猎人在后面追它。

家长:小梅花鹿特别害怕,她好想有人可以帮助他。

……

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和孩子充分互动,帮助孩子展开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也许有时候孩子的思维可能会没有逻辑性,但家长不要干扰孩子的思维,只要能把故事讲的有始有终,这就达到了培养的效果。 

3、培养孩子对故事的思辨能力

所谓思辨能力,指的是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最终解决问题,形成决策或结论的能力。

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先生曾痛心疾首地说:“这些年看到这么多从国内培养出来的杰出高材生,他们在专业上这么突出,但思维方式却显得那么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又那么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让我非常痛心。而大多数中国人在美国只能做一些技术活。”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半还是由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注重对孩子思辨能力的培养。但事实上,孩子的思辨能力可以从故事中获得,这要求孩子能在读完一个故事后从多角度思考故事的寓意。

以《愚公移山》为例,有的孩子读完会认为要敢于直面困难,克服困难;有的孩子说要懂得找对方法;有的孩子说要懂得寻求帮助。孩子们从故事中学会自己思考问题,总结经验,就是对孩子思辨能力的培养。

在思辨能力的培养中,家长要做到:

忍住说教:放飞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多角度思考,畅所欲言;

禁止代劳:不要因为孩子一时没有想法而直接将大人的想法,灌输或者强加给孩子。

总之,对孩子思辨能力的培养,要求家长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孩子的不同观念,只有观念的不断碰撞,才更有可能使孩子的思辨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

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知道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故事力”了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有了家长们的悉心培养,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拥有超强“故事力”的孩子定能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纯给孩子读故事的父母,可能已经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