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学校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但是学生一到初三就会重新分班,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成为一种摆设。除非,有听课任务,平时一般不用。今天下午王校长对我们进行了培训,感悟很多,也讲自己的想法整理了一下。

课堂是学生出发的地方,也是教师成长的地方。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最基础的工作,除了要遵循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之外 。

    课堂还坚守两个的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保证合作的效果最优化 第二个原则需要做到帮扶的效果最大化。还要做到“两不,两宜 ”一是我们的人数不宜过多,我们锁定四个小组,这样比较科学, 我们在小组人员分配上不能成绩好的一组,差的一组,这样的分组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确保各组整体实力均衡搭配的同时,我们还要精心的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 做到优势互补,最佳搭配,这样能从最大程度上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公正 。当然小组也不是完全固定的,上课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进行微调 ,以便更好的诊断评价和帮扶。

第二我们还要做到学科定名, 其实除了班里有固定的小组名称之外 嗯们完全可以做到组名学科化。  如果我们有一个响亮的,学科性极强的名字,既能凸显学科的元素,也能进一步凝聚人心,便于小组成员为了整组的共同目标而奋力奋斗。

第二个有明细规则,比如我们以最终的得分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评价点可以到小组整体,或者是个人整体得分前几名。 除了被评为优秀小组之外,一次各组成员均可以相应的加分儿,以此来激励,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 。那么个人的多少分可以作为评选学科优秀学生,优秀组员的重要依据, 当然在我们设计规则的时候,我们这里可以设计几个扣分项 ,通过扣这一个同学的分,够引发全体学生重视的问题。            评价功能是否得以发挥,将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第一个有要关注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要多元,避免仅仅是老师单一的评价,我们的权利一定要下放 ,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样你才能真正听到学生日常学习和表现。 那么在评价形式上,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单一的课堂分数评价这个评价的功效啊,它是不长久的,久而久之,学生对此将会失去兴趣 。我们适当可以适当的去改变,比如说变星星,笑脸 或者说尝试用简笔画进行拇指赞美。

      我们的评价不仅要学生发言的次数 更有关注的人员是否广泛,从而对小组合作的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课堂成为少数发言或者是优秀生的言行,也能通过小组的力量来激发一部分内向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我们在整个的课堂培养中主线有两条,第一条就是知识落实的明线,这个是大家比较侧重的哈 第二条就是我们学科素养提升的个暗线。课堂的参与,纪律表现,讲题展示,创新思维,研究意识,团队意识,学业成绩均可以纳入评价分数。

    合作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 ,全科全员参与小组合作研究,这个团队的力量才是王道啊,只有老师的参与 ,学生自然就会松懈,仅是少数教师的参与,在结果应用上势必会有失公平, 当我没感觉到课堂法律丝毫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时候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课堂应该有应该有的样子。

      所谓道法自然课堂,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生命的课堂,课堂的有尊重,有惯性 ,有激励,孩子们在课堂上是悲喜自然,张弛有度,这便是理想的课堂生态 嗯,我自己觉得哈仅仅用了合作学习的冰山一角,但是却从每一节课中能够读出孩子们的主动积极与合作 。

        如果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做到极致, 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小组合作代表的仅是一种模式,有模不为我是对模式的最高解读 。当我们跳出教育看教育,便会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变。 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当我们跳出课堂看课堂,离课堂远一点,再远一点 我们就能把课堂看的更加清楚,明白,跳出课堂看课堂 ,培养更多的理性,或许我们的课堂会走得更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