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

探寻他国文化,了解各国的历史,走一处地方,见一处风景。便可追溯千年,即便我连中国的历史古城都没拜访几处,但文化的发掘始终令我向往,原谅我的脚不能走过那么多古迹,但可幸我的心灵还能享受一份由余秋雨先生给我带来的他国礼物。

在2000年8月到2001年1月的这6个月,余秋雨走过了欧洲26个国家96个城市。《行者无疆》记录了作者在旅程中的全部感受,为一部考察西方文明的随笔集。

书中旅程的开端便被奠下优雅的基调。罗马,在本书中被余秋雨先生称之为“伟大”。“伟大是一种隐隐然的气象,从每一扇旧窗溢出,从每一块古砖溢出,从每一道雕文溢出,从每一束老藤溢出。但是别的城市也有,旧窗,古砖、雕文、老藤、为什么就乖乖和伟大无缘。”

我并非专业的学者,也未有机会亲身拜访罗马这座城市的机会。仅仅浅薄的理解提醒自己:伟大的原因应该是历史吧,每个城市的基调大多都被时间注入了灵魂,就像巴黎的浪漫并不是昨天才开始,东京的樱花也非如今才美丽;伦敦的大本钟已经敲响了百年,北京的长城仍在吸引世人的目光,各地文化的本质可能相似,但绝不会相同,就像同样中国的茶带有苦涩,英国的茶有含有奶香。

文化的内涵会将其城市的外在所改变。这样的文化是别人带不走的,这样大概就回答了罗马之所以伟大的理由把,如今遍地可见的欧式建筑,却绝达不到欧洲自己的味道,欧洲的宫殿雕像并不少见,可最原汁原味的也就是罗马这一源头。

在书中,文化的传播,离不开繁荣安乐的社会,欧洲的文艺复兴夹杂着美第奇家族的影子,李白的万丈豪情是盛唐付下了酒钱。文化的一座座高峰总是布满了伟人的痕迹。西方的文艺复兴三杰,中国的唐宋八大家。

豪情万丈的伟人不常出现,诽谤的小人却在任何时期都存在,文中余秋雨若不是因为米开朗基罗便不会提到讽刺作家阿雷提诺,黄宗羲先生小心翼翼踩踏的天一阁的楼板,同样会被薛继渭吐下枣核。

我常以为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当初的人们总是会抵抗一颗新星的出现,但在千万年后的子孙后代却又歌颂其人。历史和文化,总是在这种矛盾中继续发展。

文化的比较,他国风景下所蕴藏的文化余秋雨先生时常能够在中国找到相互映的地方。

比如与伟大挂钩的罗马与中国的长安,两者都如古者一般见证着后人在土地上播撒更多希望,面对奥地利人享受田园的乡村生活,他回忆起了中国古代的山水哲学“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想象,就像百年前汤显祖《牡丹亭》表现出的情对生死的超越,与此同时,西方的莎士比亚创作出的《哈姆雷特》里的奥菲丽娅在追求爱情中同样经历了“朝向死亡的存在”。

对比能够产生共鸣,不同的环境,铸就不同的思想文化。就像两座不同的山脉,你为了天空直插云霄,我为了森林连绵不绝。生活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带着不同的观念和梦想,或欣赏于你的淡雅,或感叹他的豪迈,但自己执时间之笔,书写的总是自己的文化。

文化发展的过程总是离不开各种掠夺与冲突。

罗马帝国的征服,总是以残酷为先导,却被余秋雨先生说到但很大程度上却是文明的征服,书中评价纵横万里的凯撒能够留下《高卢战记》,“将最大胆的文人想象力也无法抵达的艰险传奇,由亲生经历而叙述的平静流畅,让残酷的搏斗在营帐炬火下变得格外优雅。”

文化的发展如此,文化的断层同样来自天灾人祸,如今的生活在埃及的人们大多已不再是古埃及的后裔,美洲的玛雅文明为如今也无人知晓陨落的原因。占据着地理优势的中华文明,同样遭受过他人的枪炮的冲刷。

我其实很困惑,我理想下的文化交流应该就像丝绸之路一般友好往来,但文化始终夹杂着灾难,美好的历史我总是知晓很少。

各种文明自有其象征,一方风水养一方人。

美食应该是最接地气的文化象征了,这不会因为语言不通、风俗不同而造成交流困扰。巴西的烤肉、日本的寿司,总是会跨过肤色的界限、种族的分别吸引着全世界的美食爱好者,这也算是一种文化。文化藏在古楼高塔的神秘文字里,也躲在了小巷街边的糖葫芦上。


“今日沙漠壕垫处,正是人类文明的奠基之地;而今日湿漉漉的街道,当时还是茫茫荒原”这是《行者无疆》里余秋雨先生在自序中对于亚非文明古国与欧洲国家的比较。

你若有想读一读《行者无疆》的想法,那顺便也买一本《千年一叹》吧!欧洲夜晚的寂静,中东战火的纷争,人类是文化的书写者。但我始终认为,历史,才是文化最好的见证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